【全球新视野】“钻进”大地做很酷的科研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4-20 11:39:59

■“国之大者·科学家”系列

“科研成果不能仅仅停留在发表几篇论文、申请几项专利的层面上。”浙江大学和华东交通大学教授、华东交通大学校长徐长节认真地说。眼前的他随和谦逊,眼中带光。专注于深基坑开挖、地下空间及隧道工程、土动力学,从研究生期间就在工地上“摸爬滚打”的徐长节是个“实干派”,浙江和江西的多个地标性建筑的背后都凝聚了他的突破性成果。通过多年实践,徐长节的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全国各地上百个基坑工程,解决了深厚软土地区围护结构造价高、施工难度大、工期长的难题,产生经济效益近8亿元。

接受全新挑战:从“舒适区”主动跨到“挑战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14年年初,已是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的徐长节做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离开“舒适区”,来到江西南昌,任职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院长。

在以交通为特色、轨道为核心的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是第一大学院。2014年年初,华东交大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土木建筑学院院长。从朋友那里得知招聘信息后,浙江大学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徐长节有点儿心动。

“当时我在浙大处于一个‘舒适区’,已经是教授、博导了,加上浙大鼓励科技成果转化,成就感、获得感很强。但有时候想想,难道这辈子就这样?”正在徐长节犹豫不决的时候,身边朋友的一句“去了江西,你可能会影响到更多人”,让他毅然放弃更高的经济收入和更优越的研究条件,登上了飞往南昌的航班。

彼时,杭州和南昌之间还没有通高铁,一天只有两三趟航班。家人都在杭州,依旧担任浙大博导的徐长节,开启了往返杭州和南昌的双城生活。

履新后的徐长节发现,土木工程专业作为华东交大的优势学科,存在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尤其是相关研究机构存在缺失。

“当时面临的情况,在我看来是很难打开局面的,整个团队就6个人,其中有1位快退休了,另外3位老师也是‘70后’,1986年出生的我是里面最年轻的,可我们光完成日常教学工作就已经应接不暇了。”读书时便被徐长节有个性、敢创新却又务实的人格魅力吸引,浙大毕业的胡文韬博士追随着徐长节,前后脚加盟华东交大。

如何破局?徐长节来到华东交大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组建岩土工程研究所。以研究为驱动力,组建教师团队,研究所每两周举行一场学术活动,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重大课题联合攻关,研究生集体培养,以此整体提升学院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除了从相关专业吸纳优秀教师,徐长节还利用学校人才政策,从外部延揽专业人才。

王翔宇,欧盟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工程研究先锋人物及主要学术带头人,定居澳大利亚,担任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智慧城市建设与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得知他出生于南昌后,徐长节多次动员王翔宇回家乡效力,和他聊学校及行业发展前景,聊人生价值,解决人才引进中各种棘手的政策问题,还陪他打篮球。2022年,徐长节团队获批发改委的智慧建造工程中心,王翔宇正好是做这个方向的,徐长节再次邀请,又将自己的办公室腾出来给王翔宇。被徐长节的真诚所感动,2023年年初,王翔宇全职加盟华东交大。

“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人质疑怎么引进这么多人,但专业要发展,人才是基石。”在徐长节报国育人的信念感召下,先后有多位海外高端人才和国内高层次人才怀着相同的理念加入团队,团队成员近5年获省级以上人才称号29人次,团队入选了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不能光盯着单位内部的那么一块蛋糕,要把眼界放到社会这个广阔天地中,在服务社会中提升个人价值。”徐长节接手的团队从最初的6人发展到24人,都是以教师身份引进的,现如今都有“造血”功能,土建学院现在在社会服务方面的横向经费已经占到全校的一半。

扎根工地实践:从“又土又木”到“做很酷的科研”

徐长节头发乌黑,不戴眼镜,会穿牛仔裤、运动服,每天早上7点前总是独自在校园里散步,他时常出入于学生食堂,不时和身边的同学聊上半天,聆听师生们的真实想法……

走在校园里,学生们不会想到这位看起来不起眼的老师有多少荣誉和成就。

熟悉徐长节的人都说,他是一位“很酷”“很低调”的老师,但不管做什么,都有一股“拼命三郎”的狠劲。

每周四晚上的篮球场,土木建筑学院都会组织一个学院的内部赛。这算是徐长节给师生的一个小福利,同时也是他督促师生们一定要去运动的方式,每次他都会带头参加。

师生们记得,赛场上身体素质好的人有很多,比徐老师更高、更猛、爆发力更强的都有很多,但徐老师一定是最拼的。

球场上的徐长节经常被人撞倒,起先身边的人都会很紧张。徐长节却不以为意,叫大家别让着他。

“他做什么事情都特别认真、严谨,打球是这样,做科研是这样,平日给老师发过去一篇论文或者小材料,他都会认认真真地批阅检查哪怕一些标点符号错别字,并帮忙纠正。”说这话的徐松已经博士生二年级了,他补充道,“就算在微信聊天中,有时候打字打快出现失误了,徐老师会指出来或者是念出来。”

“起先觉得都是小事,时间久了才意识到‘严谨’是一个很重要的品质。”徐松最早做的是传统土木理论方向,2021年读硕士时才进入徐长节的课题组。

他坦言,跟着徐长节做研究的这几年,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也随之改变。

起初,徐松觉得到工地上去实践是“又土又木”的事情,但在徐长节的引导下,才逐渐认识到“又土又木”并非一个贬义词,因为理论基础打得再扎实,或者学术研究做得再好,面向的还是一个工程,能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当中去才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科研成果不能仅仅停留在发表几篇论文、申请几项专利的层面上。”徐长节从读研时便一边读书一边在工地上干活,晚上值夜班也是常事。在工地上“摸爬滚打”那么多年,他对一线很熟悉,并倡导在研究中发现工程问题、提炼科学问题,最终解决工程问题。

通过多年实践,徐长节在高强度卸载、动载效应耦合作用下围护结构空间效应及深大基坑的变形与稳定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全国各地上百个基坑工程,解决了深厚软土地区围护结构造价高、施工难度大、工期长的难题,产生经济效益近8亿元。他针对复杂地层盾构隧道面临地层变形控制难度大、掘进效率低、长期运营沉降预测难等技术难题进行联合攻关,历时17年,解决了复杂地层盾构隧道建造与运营安全控制中的疑难科学技术问题,项目成果在杭州庆春路过江隧道、长沙南湖路湘江隧道等重大工程中应用,创造了近6亿元的经济效益。

“现在我们回看他做成的很多事情、获得的很多荣誉,感觉很轻松,其实背后的辛苦,一般人是难以想象的,需要有很强的信念感,不仅要相信一定能够做好这件事,还要相信这件事做得一定有用。”胡文韬记得,2015年徐长节在杭州还有个庆春路过江隧道的项目,钱塘江地质水文条件复杂,而庆春路过江隧道是连接钱塘江两岸的第一条隧道,在建设施工中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为此他每周周末都要赶回项目现场,基本上都是开车回去,车程一般8个小时,最快也要6个小时。最终,庆春路过江隧道盾构全线顺利提前贯通,运行良好,团队的科研成果不仅获得了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相关技术还在行业内得到了认可和推广。

在徐长节的影响下,团队成员纷纷走出校园,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

2020年夏,鄱阳湖流域发生超历史大洪水,上饶市某个在建航运枢纽的围堰面临险情,水位不断逼近堰顶。危急时刻,团队成员朱碧堂教授带领青年教师和学生及时赶赴现场,通过现场踏勘和模拟分析,将团队研发的远程自动监控系统应用于该围堰,让项目人员通过手机客户端就能实时查看堰体变形和孔隙水压力数据。最终,通过科学准确的数据和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围堰得以安全度汛。学生在该项目中不仅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并且形成了两篇硕士学位论文。

创造无限可能:从“想都不敢想”到“去国际上PK”

“在浙大读书、工作,在江浙,我的学术研究,包括一些技术创新还是有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和积累。这些能否从发达的地区应用到相对来说不那么发达的地区,推进当地的科技创新呢?我觉得这是很值得我去探索的一件事,也能更大限度发挥个人价值。”徐长节说。

不同于在浙江大学时大家都争先恐后申报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科技进步奖,徐长节来到华东交大后发现,很多教师认为那些“高大上”的项目和荣誉是遥不可及的,甚至连想都不敢想,尝试都不愿意去尝试。

“要打破教师的一些固化思维特别难,而我一向不太喜欢通过压迫式的手段去推动工作,所以能做的还是示范,自己带头干。我相信有了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徐长节将自己比喻成一条“鲇鱼”,从自身做起,带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开展。

“徐教授如果不来,我们都不知道可以做到这样。”华东交通大学副校长罗文俊认为,徐长节的出现,给其他教师带出了一条过去不敢想象的新路——原来从华东交大出发也能走到国内顶尖。

在他的带动下,学校里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国家海外引才计划入选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相继涌现。

通过自己示范带团队,徐长节把一些先进的做法引进到学校来。

“原来我们就是一个教研室,在教研室里,教师局限于个人,眼界比较窄。徐教授变教研室为研究所,让我们老师能用更长远、更宽广的眼光看待问题。”胡文韬介绍,徐长节不仅经常邀请各类专家来作讲座,还指导团队打造了“土木工程赣江学术论坛”。

如今,一年一届的赣江论坛,规模一次比一次大,并连续举办5届,成为全国土木工程学科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每年均有数百位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的专家、学者、研究生齐聚南昌,共同探讨土木工程领域面临的问题。

“上次邀请了十几位院士,和我们师生一起座谈。这些‘大咖’原来对我们而言就是像神一样的人,能来到我们身边,和我们师生一起座谈交流,不仅开阔了我们眼界,还带动了大家的成长。”胡文韬认为,年轻教师在徐长节的影响下,不仅收获了成长,更重要的是坚定了一个信念:“不仅可以在国内做得好,还可以去国际上PK。”

近年来,人工智能不断发展,徐长节不仅积极邀请一些国内外做“智慧土木”的专家、学术大咖到课题组作学术讲座,还邀请师生加入一些项目当中去锻炼、学习。

现在,徐长节的学生们着眼的不单单是当下的学术研究,更将他们博士毕业后应该从事的方向与国际学术前沿热点相结合。

在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团队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8项,其中杰出青年科学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高铁联合项目1项、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教学成果奖各6项。

如今,不熬夜、爱锻炼的徐长节依旧每天早起散步,出入学生食堂,在赣鄱大地上继续着自己的科研梦想。

科学家的第“N+1”种打开方式

■记者手记

采访之前,我设想过科学家的各种形象:年纪可能不小,发量可能不多,还可能戴着厚重的眼镜……因此,当干练而有活力的徐长节教授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有些吃惊。徐教授头发乌黑、不戴眼镜,聊起当下的热点话题侃侃而谈,还会穿牛仔裤、运动服,每天早上7点便会在校园里散步,总是出入于学生食堂,爱打篮球、爱运动……

本以为科学家整日同实验、数据打交道,在勇攀科学高峰的过程中肯定吃了不少苦头,但我没想到,学生时代就时常驻守工地的徐长节,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他放弃浙江大学体面的工作和发达地区收入不菲的事业来到“老区”,尽管收入降了不少,事情多了不少,还要长期和家人两地分居,但他却觉得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并乐在其中。

我承认,自己对“科学家”还了解得不够。

没有太多豪言壮语,一句“去了江西,你可能会影响到更多人”,让他只身一人选择了“逆流”。没有太多跌宕起伏的情节,每一个选择和故事,看似是意料之外,却又是情理之中。我认为,这一切的背后不是没有困难和险阻,只是回顾过去,他选择记住那些值得记住的。

从科研人员成长为学校的校长,徐长节说不知道是谁提拔了他,也不知道感激谁,但既然当了,就要做点儿实事,这才是对这个身份最大的回馈。白天做行政,晚上做科研,他在“校长”和“教授”这两个身份之间切换,但再忙也不会熬夜;他工作日住在学校,双休日也会回杭州陪家人,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他住得了工地,也做得了科研,每天不仅自己锻炼,还督促团队师生都要加强锻炼,注意身体。

这是一次意犹未尽的采访,和徐长节的采访,愣是从下午两三点聊到了傍晚六七点。还记得,夜幕下的校园里,我和徐长节的学生谈起他的故事,学生言语中满是钦佩。他们眼中的徐长节,低调又让人亲近:走在校园里,他会主动和身边同学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为引进人才他不辞辛劳,把那间本是自己的办公室腾给了其他教师;学校刚入职的年轻人有棘手的困难,也敢直接找到校长办公室来寻求帮助;他会带着学生一起做科研、打篮球,始终叮嘱学生,要做学问,前提是锻炼好身体……

而徐长节则把自己比作一条“鲇鱼”。他说,自己一人从浙江大学来到老区高校,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以身作则地带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如今,走在校园里,我也真切感受到,华东交大在他的带动下,做出了很多原来“不敢想”的突破。

采访结束后,我也反思,不该给科学家这个职业贴上太多标签,因为,即便研究的是“又土又木”的土木工程,经常出入工地,也没有影响徐长节打篮球、带学生,用一种阳光的状态去做科研。科研的道路上向来不是一帆风顺,但徐长节选择用一种很酷的方式去迎接挑战。(本报记者 甘甜)

《中国教育报》2023年04月20日第4版 版名:深度周刊·人物

作者:本报记者 甘甜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全球新视野】“钻进”大地做很酷的科研

■“国之大者·科学家”系列“科研成果不能仅仅停留在发表几篇论文、申请几项专利的层面上。”浙江...更多

2023-04-20 11:39:59

教育部关于推开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工作的通知 全球

教育部关于推开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工作的通知教师函〔202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更多

2023-04-20 11:39:01

与书的美好相遇

在书店里与文字间的知识相遇,就像在春日里的樱花树下展开的约会一样美好。在日本,各种综合性书店...更多

2023-04-20 11:48:48

世界报道:江苏昆山中学:用“心”护航学子追梦之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缪志聪通讯员俞蕾)“我非常喜欢,它不仅极大地帮助我们缓解了考...更多

2023-04-19 19:33:48

青岛:机场研学 叩问苍穹

第八个“中国航天日”即将到来,今年的主题是“格物致知,叩问苍穹”。近日,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更多

2023-04-19 19:41:10

世界速递!山东召开全省教科研工作会议 扎实改进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魏海政)日前,山东省教科研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充分肯定了...更多

2023-04-19 18:46:02

天津2023年“双减”工作交流会滨海新区专场举行_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徐德明)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双减”政策,促进天津市新课标、新...更多

2023-04-19 18:49:17

新疆举办大中学生武术校园比赛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蒋夫尔)历时3天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学生、中学生“天盛杯”武...更多

2023-04-19 18:25:06

世界关注:济南槐荫区:“家住槐荫,‘育’见成长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济南4月19日讯(记者魏海政)“我有一个梦想,我把它种在黄河边,伴着风...更多

2023-04-19 18:34:05

【天天快播报】济南市泉秀学校:一所图书馆式的学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魏海政)“一本好书伴一生,我们要帮助学生找到属于他们的那些书...更多

2023-04-19 18:4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