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走访了一些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室,发现有部分工作室的建设实质上是“以赛代建”模式。平时的常规学习似乎没有,一旦比赛通知来了,围绕各类班主任比赛搞内训,从理论到实操,风生水起中比赛成绩斐然。
这样的模式有一定代表性。只是如火如荼中我们是否应该保持一份清醒——班主任工作室的常规学习不容忽视。
学校层面的班主任工作室是什么?2022年6月出台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室培育建设工作的通知》对班主任工作室的定性是这样的:“工作室是在学校党组织领导下,围绕班主任工作,教师自愿参与建设,工作室成员交流、学习、研究、实践、成长的共同体。”虽然是对中职学校的规定,但“交流、学习、研究、实践、成长”这5个定语精准概括了班主任工作室的性质。对各级各校而言,班主任工作室的“学习共同体”性质是毋庸置疑的。所以,立足共学追求共进,显然是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的基本思路。能帮助班主任共同学习的工作室,才是合格的工作室。
(资料图)
难道比赛不是学习吗?比赛当然是学习。比赛是对班主任能力(例如沟通能力、观察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的综合考验和提升。但恰恰因为这样,“以赛代建”模式很容易把班主任的学习“任务化”。它有意无意在制造和强化一种意识,把班主任能力学习与完成比赛任务等同起来,即仅仅是为比赛而学,学习变得短期化和快餐化,由此带来“不比不学、比完弃学”的现象。这样的异化是需要警惕的。
班主任工作室要按照相关建设标准,重视常规学习,将常规学习落实落细,将功夫下在平时。
那么,需要怎么协调呢?
重视常规学习不是否定比赛的价值。常规学习与比赛是互相关联的。这种关系既表现在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又体现在后者对前者的导向作用。说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是因为常规学习类似于平时作业,平时作业做扎实了,才有信心面对各种考试。比如,阅读和科研,工作室就应该视其为常规工作的重要内容,帮助和鼓励成员从易到难进行专业阅读和思考,帮助工作室成员以更扎实的业务能力应对各种比赛。说比赛是对常规学习有导向作用,是因为可以通过对比赛相关项目的分析,将这些项目补充到常规学习中,丰富常规学习的内容、创新学习形式。撒盐入汤,所有工作室成员都能依托常规学习提高自己的多种能力。当常规学习有了方向性和可持续性,这样就真正把比赛文件中那句“以赛促练”“以赛促建”落地生根了。比赛是用来引导和完善常规学习的,而不是去取代它的。
深挖一层,“以赛代建”模式体现了精英培训思维,相比之下,“落实常规”是一种普惠思维。班主任工作室的建设是在立德树人大背景下提出的。工作室运营应将所有成员的成长视为自己的价值所在及可持续发展之道。工作室的运营要处理好少数与多数的关系,着眼“多数人”的德育胜任力,为多数教师的提质培优服务,带动更多教师共学、共享、共进。这不仅仅是视野的调整,也是逻辑的回归。
班主任工作室建设要警惕“以赛代建”。既抓常规学习又抓比赛任务的班主任工作室,才有浓郁的学习味,才能让一群人走得更远。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3年05月10日第14版
作者:徐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