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18年,我来到山东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工作。师范类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而我非科班出身、未受过师范方面的训练,“能不能站稳讲台、能不能上好课、能不能教好学生”成为我的疑惑。为了回答三个“能不能”的问题,我想到南开大学顾沛教授的教诲:“一名教师,不但要把教学当作职业去恪守,还要把教学当作一份事业去热爱。只要境界提高了,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好。”也就是说,把教学当职业,是老老实实完成工作;把教学当事业,是孜孜以求,全心投入;把教学当艺术,则会对教学产生无限追求,拥有无限创新创造的动力。
工作开始的第一个学期,我承担了整个数学本科专业最难的课——实变函数。从宏观把握集合、测度、可测函数与勒贝格积分的知识体系,从微观探究每一个定义、定理背后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从历史观审视数学家怎样克服困难,我希望运用新的数学体系推动现代数学发展。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尝试探索“走一步退半步”“数分实变比较”“思维导图制作”“三倍时间备课法”等方法,并且每节课力求脱稿,采取纯板书的方式,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工作一年后就荣获山东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
2019年秋,我开始接触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第一次参赛没有经验,准备过程也手忙脚乱。第二次参赛又遇上家中母亲生病与孩子出生。这时我打了退堂鼓,思考要不要继续参加。学院退休名师马军英教授主动找我聊天,从课程节段选择、整体设计、内容组织、语言、课件等方面剖析问题,提出了改进思路和建议,并给我打气。在马老师的鼓励下,我决定重整旗鼓,来年再战。
此后,马老师主动承担起培养我的重任,指导我成长,毫无保留地将教学经验倾囊相授。马老师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态语言等方面不断进行打磨,一句表述、一个动画次序、一个数学符号、一处板书都追求完美。我有两个大的笔记本,它们是我的“宝典”,里面记满了每次磨课的时间节点、不足和改进建议。以马老师为代表的学校老教师不求回报的付出、厚重的教学情怀,传帮带的责任心、精益求精的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体现出学校和学院重教的传统和师魂的传承。从老教师身上学习到的品质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我应该接过接力棒,认真上好每节课。我在比赛回校后,收到了学生的祝贺与鼓励。一个学生留言:“周老师认真、严谨的教学和真诚的为人,是我以后步入教师职业所追求的目标,希望周老师带给我的温暖也可以通过我传递给我的学生。”我想,这就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传承精神,这就是薪火相传!
比赛已经结束了,我也回归到常态课教学中。今后,我要在教学素养、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以及语言、教态、互动等方面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能力。每节课都要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做好学情分析。根据知识点,选择贴合内容、新颖好玩、富有时代特征的案例作为引入,以问题为线索,将案例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逻辑演绎的方法深入到理论知识,提炼出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再进行拓展延伸,从而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的数学研究闭环,呈现具有逻辑关联的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建构知识、立德树人的教学过程。引领学生领悟并运用微科研的方法,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建构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实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三位一体”教学理念。把教学当成艺术,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终身追求的目标。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教师)
《中国教师报》2023年06月14日第8版
作者:周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