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癸卯年即是兔年。记得物资匮乏的年代,兔子是肉类食物的重要来源之一。我出生于鲁西北一个偏僻乡村,小时候家里养过兔子。不管是赤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寒冷刺骨的冬天,我们时常呼朋唤友,带上自家的黄狗,三五成群地去田野里捉野兔子。
(资料图片)
田野里的兔子好捉吗?所谓“动如脱兔”,兔子是一种很敏感的动物,而且奔跑速度极快。所以兔子很不好捉,但也正因如此,捉兔子反而成了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一提到“捉兔子”,我便想到了几个很有趣的小故事。
古代宋国农夫“守株待兔”的故事,经过韩非的宣扬早已耳熟能详:“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在某个地方捉到过兔子,未必就能永远在这个地方捉到兔子,因为兔子是特别机灵的动物,绝不会永远待在一个地方。捉兔子的人不能懒惰,要对兔子的分布区域、行动路线等进行仔细的调查研究,然后主动出击,才能有所斩获。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围棋界。聂卫平去日本做同行交流,他却不谈围棋,而是兴致勃勃地谈起了桥牌。吴清源刚好走过聂卫平的身边,拍了拍聂卫平的肩膀说:“搏二兔而不得一兔。”兔子有很强的独立性,野兔子大多是独居的,在被人们追逐的情况下,兔子往往各跑各的,不会朝一个方向跑。如果捉兔子的人想同时去追两个兔子,最后恐怕连一只兔子也捉不到。吴清源正是发现聂卫平兴趣广泛,不能专心于围棋,就以“搏二兔而不得一兔”的道理来告诫他。
禅宗名著《五灯会元》则记载了一个“狮子捉兔”的故事:“昔有一老宿,因僧问:‘狮子捉兔,亦全其力,捉象亦全其力,未审全个什么力?’老宿曰:‘不欺之力。’”这里的“老宿”是德高望重的老和尚,年轻的和尚疑惑狮子对付大象和兔子的“全力”是什么,老和尚回答是“不欺之力”。那么,到底什么是“不欺之力”呢?又为什么用了“不欺之力”才算用了“全力”呢?
其实,我们做许多事情不够成功的时候,经常会找一些理由安慰自己,这些理由往往不是“欺骗别人”便是“欺骗自己”。《大学》曾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从这个角度讲,所谓“不欺之力”,也就是“至诚之力”。庞然大物如狮子者,在对付兔子这样的小东西时,也用上了“至诚之力”,这种态度要不成功都难。
又想起了《周易·系辞传上》的话:“《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很可能“无思无为”“寂然不动”的状态,就是“狮子捉兔”时那种专心致志、全神贯注的状态,而所谓“感而遂通”就是狮子一举捕获兔子时的美妙瞬间吧。
夏天到了,兔年即将过半,希望每个人都可以用上自己的“不欺之力”,捕获自己心中的那只“兔子”。
(作者单位系国家开放大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06月14日第16版
作者:孙福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