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住人口,一直是城市吸引力的重要指标。根据苏皖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合肥的常住人口约937万人,比南京多了约5.5万人。在两地都提出建设城市圈的背景下,南京对安徽城市的吸引力是否会减弱?
合肥PK南京
因为历史和地理区位因素,同为省会的合肥和南京一直是相辅相成、相爱相杀。而在经济总量和人口优势的支撑下,南京对部分安徽城市的辐射力更甚于合肥,特别是随着南京都市圈的获批,南京的“徽京”外号愈发响亮。
不过,近年来合肥的快速发展也是有目共睹,也雄心勃勃地提出要打造合肥都市圈。而根据江苏和安徽最新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合肥的常住人口不仅超越阜阳,成功“晋级”安徽常住人口第一大市,更以5.5万人的优势战胜南京,在长三角常住人口排行榜上排名第六。而与榜单第五名——计划单列市宁波相比,合肥的常住人口也仅仅少了3.4万人。
拉长时间看,过去十年间,南京常住人口增长约131万人,合肥增长191万。
当然,人口只是城市竞争力的一方面。从GDP规模看,合肥与南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2020年,南京GDP约1.48万亿元,合肥GDP约1万亿元。
而从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看,两者的差距也较为明显。
制图 潘洁
2020年,南京都市圈实现生产总值39691.26亿元,占全国比重为4%左右;合肥都市圈实现生产总值24107.17亿元。合肥都市圈中发展较好的芜湖、滁州、马鞍山,在南京都市圈中仅位于中下游水平。
协同与“破圈”
在业内人士看来,无论是合肥还是合肥都市圈,在短期内尚难以避免受到南京都市圈的溢出和虹吸效应。
“南京都市圈是全国首个也是至今唯一一个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的都市圈,而合肥都市圈只能算是自己划的圈。”一直致力于城市区域研究的评论员宁弢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根据国务院层面的要求,今年将加快建设20个左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长三角仅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等只是单项国际枢纽,可见南京的地位要高于合肥。”
“都市圈形成既有地理空间接近性因素,也有历史与文化认同因素。”安徽省社科院城乡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孔令刚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对现代都市圈而言,更重要的是在产业链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合作,核心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尤其关键。
“‘带头大哥’不是自己封的。”孔令刚强调,“都市圈建设的成效如何,要看核心城市如何发挥综合服务功能,能否为成员城市提供比之前更多的服务。南京需要有更高的站位和更广阔的胸怀。”
业内人士表示,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将带动芜湖、滁州、马鞍山、宣城等城市的经济发展,但也会产生一定的虹吸效应,如南京都市圈安徽城市的人才就业、看病、旅游需求会加速向南京转移。
“这种情况下,合肥都市圈需提升自身竞争力,减少区域内资源外溢。”宁弢说,合肥都市圈需要以合肥为中心,打造合滁宁、合芜马、合淮、合六、合安宜产业发展带,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产业链合作体系,推动圈内城市合作构建高水平、多功能、国际化的对外开放平台,迎头赶上长三角其他都市圈,真正推动长三角三省一市一体化发展。
在谋求与南京都市圈协同发展的同时,向中部“破圈”,或许是合肥都市圈更重要的使命。
孔令刚分析,从国家发展战略,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来说,从上海到浙江西部,有杭州和宁波都市圈。沿着312国道,有苏南都市圈,这个都市圈与上海的融合发展将成为上海都市圈的成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规划赋予了长三角一个重要任务,即把一体化发展的经验辐射带动中部和长江中上游,但这点一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一方面,上海和南京还无暇顾及,另一方面,安徽对长三角西翼腹地的地位虽有认识,但还没有能力做,也没有得到长三角其他成员的支持。”
在孔令刚看来,合肥厚积薄发,创新枢纽和产业高地均有独特优势。安徽省域层面对合肥都市圈建设的统筹,可能更符合中国国情,也更能发挥制度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