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投放点,能否变成为小区添色的一道风景?在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就实现了。通过扎实推进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两网融合”,通过推行公房式、板房式、扩容式三种建设模式,天河区已建成80多个“两网融合”点,有效解决环卫工具存放和资源回收点不足的问题,形成了环卫和供销合作社两个系统宣传教育协作、回收清运互通、规划布点融合、设施设备共享的“两网融合”长效机制,实现1+1>2的社会效益,让分类产生价值,让垃圾变成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天河区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形象、统一平台”的运营服务规范,引入“穗回收”平台方便居民交投低值可回收物,实现直接变现或积分兑换,确保低值可回收物“兜得住、能回收、可再生”,助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利用,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已达到40%以上。
近年来,广州市供销合作社通过打造“穗回收”平台,助力再生资源全链条回收。为贯彻落实广州市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工作,广州市供销合作社集中优势资源,按照“规范前端、做强中端、发展后端、打通云端”的要求,立足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行业赋能的定位,全力打造“穗回收”可回收物信息化服务平台,对平台运营的主体企业进行股权及业务重组,将注册资本金增加至3600余万元,重点围绕信息平台数据服务和运营承载能力提升,剥离非主营业务,配强领导班子,优化团队结构,优化“穗回收”“穗收运”等平台核心板块人、财、物等资源配置,为平台功能持续优化及智能回收设备的软硬件开发及维护投入必要的资金资源。
在优化提升平台功能方面,广州市供销合作社针对数据不清、底数不明的行业规范难点,自主开发具有智能称重功能的标准化回收终端,设置“管理后台、企业后台、司机后台”三大模块,实现“穗回收”平台数据的跟踪溯源和实时上传。目前已在白云、越秀等区和部分“两网融合”资源回收站上试点应用。试点应用成功后,将向全市“两网融合”资源回收站推广使用,并分步拓展到其他回收主体,逐步实现将全市规范回收网点的作业情况和运营数据纳入“穗回收”平台,为各级政府部门加强行业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为行业规范运行提供信息化支撑。
为提高精细化分类水平,广州市供销合作社“穗回收”平台运营企业自主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第二代智能回收设备,具备无接触感应自动开门、智能称重积分、满载预警、宣传片播报等功能,可接入“穗回收”信息平台,作为无资源回收站毗连的环卫驿站的配套设施。目前试点投放28个具备玻璃、金属、塑料和纸类的智能回收箱,提升了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部分设备交由环卫工人使用管理,满足了居民投放或兑换积分的需求,又可增加环卫工人收入,较好促进了“两网融合”的协同发展。
如今,“穗回收”平台的打造,有力缓解了困扰市民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问题。针对社区回收“最后一公里”难题,“穗回收”平台增设了大件家具、废旧家电和3C产品等品类的上门回收服务。结合线下试点,正逐步扩大有偿上门服务覆盖范围,目前废旧大件垃圾上门回收服务基本覆盖老六区。目前,“穗回收”已在多个社区开展25场“广州供销·穗回收社区宣传日活动”,吸引5000多名市民参加活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安排,“穗回收”联合街道举办4场“我为群众办实事——资源回收日”活动,发放500多份宣传资料,回收各类可回收物518千克。在宣传推广和服务过程中,还及时收集居民急难愁盼的意见和建议,逐步优化线下服务响应机制,提升居民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