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过程中总需要重复体检,是很多求职者面临的问题。“我们联合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在今年率先取消了本市用人单位录用高校毕业生的入职重复体检。”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常规入职体检结果有效期为6个月,在有效期内,各用人单位可互认共享体检结果。(见5月16日《北京青年报》)
重复体检是高校毕业生入职前普遍面临的烦恼。因为体检结果不互认,求职者每找一次工作、考一次证,就可能被要求做一次体检,浪费精力、增加成本不说,有些体检项目短期内频繁做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某种角度上这也增加了医疗机构和资源的不必要负担。
北京市取消高校毕业生入职重复体检,值得肯定。早在2017年4月,国务院便提出五项促就业措施,其中明确要求“简化劳动者求职手续,推动建立入职定点体检和结果互认机制”。事实上,实现体检结果互认,规避重复体检,很重要的一点是必然建立有公信力的体检机制。
时下,制约体检结果互认有两个难题:一是用人单位担心有人“替检”,或者出具虚假的体检报告,所以只有自己指定的体检机构出具的报告,才能让自己放心。二是不同职业、不同单位要求的体检项目不尽相同,求职者提供的体检报告,未必有用人单位要求的体检项目。
推进入职体检结果互认共享,需要在破解上述难题上有更精准的制度配套。一方面是增强体检的权威性、公正性,如实行入职体检机构定点制度,提高准入门槛,加强常态监管,严防“替检”、出具虚假体检报告等行为发生,甚至可以考虑将体检中的虚假行为纳入信用管理,提高用人单位对体检结果的信任感;另一方面是建立相对统一的体检规范,除了一些相对特殊的用人单位因为岗位要求、职业需要等安排特定体检项目之外,一般的招录应当有通用的体检项目和健康标准,这可以改变体检标准政出多门、无序混乱的情况。
推进入职体检结果互认共享,既是服务就业者,减轻求职者的负担,也是服务用人单位,消除信息壁垒。要想把好事办好,相关部门还须着眼于难点、堵点,理顺、疏通各个环节,从源头上探究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