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型城市医联体试点扩大至35个;率先开展省级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实现“智医助理”基层全覆盖……10月20日,记者从省卫健委获悉,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我省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扎实推进健康安徽建设,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城市(城乡)医联体超百个
据介绍,如今在我省,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其中,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015年首创县域医共体“天长模式”,2020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建立城市(城乡)医联体107个、医疗集团17个、专科联盟118个、远程医疗协作网104个,紧密型城市医联体试点扩大至35个。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65.5%。
同时,积极推进医院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逐步健全。此外,全民医保制度日益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更加规范,综合监管制度更加有力,我省率先开展省级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并实行“两票制”,建立短缺药品监测网络、会商联动机制及清单管理制度,创建“17+13+X”种抗癌药降价惠民保障机制。
“15分钟就医圈”基本形成
五年来,我省卫生健康资源数量持续增加、质量不断提升。数据统计,2020年底,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为6.68张、2.69人、3.08人,超过“十三五”规划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儿童、创伤区域医疗中心落户安徽,我省积极推动心血管、神经、中医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以及中科院临床研究医院(安徽临床研究医院)、合肥离子医学中心等前瞻性项目。实施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在5家省属医院实施疑难病症诊疗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一批国家、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5分钟就医圈”基本形成。同时,服务能力和质量不断提升,2020年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3%以上。实现“智医助理”基层全覆盖,搭建省医学影像云平台,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建立;智慧医院建设不断推进,已设立互联网医院27家。
据了解,五年来,我省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2015年的40元提高到2021年的79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加至12大类45项。此外,传染病防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不断增强,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主要健康指标显著提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实现“县县都有中医院”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五年来,我省多措并举,健康扶贫取得决定性成效。记者从省卫健委了解到,全省108所中心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常住人口8万人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二级医院水平。通过开展健康脱贫“百医驻村”专项行动,消除168个村医“空白点”和161个村卫生室“空白点”。
让中医药在创新中传承,据介绍,五年来,我省中医药事业取得新发展,先后出台《安徽省中医药条例》《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具体举措》等多项政策措施,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现有各级各类中医院153所,基本实现“县县都有中医院”目标。同时,10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98%的社区卫生服务站、96%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推动建设13个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2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4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目前拥有国医大师3人、全国名中医3人、岐黄学者2人。(记者 唐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