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70%的降水将就地消耗或渗透,想蓄就蓄,想排就排。”7月6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在郑州召开河南省实施“海绵城市工程”新闻发布会,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郭风春出席新闻发布会并介绍河南省实施“海绵城市工程”相关情况。郭风春表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会同省财政厅、省水利厅开展海绵城市试点选择评定工作,经过资格审核和竞争性评审,确定许昌、濮阳、焦作、郑州、洛阳、平顶山、商丘、安阳等8个城市为省级海绵城市试点。省财政对获得试点的城市给予专项资金补助,滚动支持3年。
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怎么建?
河南省的海绵城市建设将具体细化到生态水系、绿地、道路和广场、小区、单位等方面的建设。
公园绿地要因地制宜建设小微湿地、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植草沟、植被缓冲带、雨水塘、生态堤岸、生物浮床等,提升公园绿地对雨水的滞蓄和净化能力。规定单位和居住区绿地每年改造量不低于现有绿地的10%,公园绿地每年改造量不低于现有绿地的20%。2016年底前各省辖市要建设1个以上海绵型绿地示范项目和城市道路示范项目,县级城市要建设1个以上海绵型绿地示范项目。
对于已建道路和广场可通过路缘石改造和增加植草沟、溢流口等方式将道路径流引到绿地空间。新建道路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广场、停车场使用透水铺装,新建广场要采用下沉式布局配套雨水调蓄设施。既有道路和广场海绵化改造随改造计划实施,新建城区硬化地面可渗透地面面积不低于40%。
小区应积极推广屋顶绿化,小区非机动车道和地面停车场采用透水铺装,小区绿地和景观水体要规划建设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湿地等集雨型绿地,并配套蓄水设施,收集雨水用于绿化灌溉、景观水体补水和道路清洗保洁等。各类新建住在小区和各类大型公共建设项目要落实海绵型城市建设要求,老旧小区改造要同步考虑海绵城市建设。
全民共建“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就能完成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人民政府要完成好“决策者”和“指挥者”的任务。统筹协调规划、国土、排水、道路、交通、园林等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引领作用,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社会公众要做海绵城市建设的“支持者”、“参与者”。社会公众可因地制宜“创造”各类低影响开发的新模式、新技术,如在房前屋后建设各类雨水花园、绿色阳台、微型湿地、屋顶菜园,建设成千上万的“海绵社区”、“海绵校园”、“海绵公园”。同时,在全社会普及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让海绵城市建设蔚然成风,成为一种自发、自觉、自愿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