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19年底,河南全省开发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000平方公里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万家,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5%。
据悉,开发区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对促进体制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开放型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已成为各地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河南省围绕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进行了一系列创新,部分开发区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这背后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已培育19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发布会上,河南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郑金广介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我省开发区实现了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一步步跨越,已成为支撑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
具体来看,开发区经济增长极作用显著。目前,全省共有150个开发区纳入了国家开发区公告目录,总量居全国第3位,基本实现了“一县一区”,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和综合保税区在带动全省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省级产业集聚区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
“开发区产业集聚主阵地作用凸显。依托开发区,培育出了洛阳智能装备、漯河食品、商丘纺织服装等19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127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区域品牌。”郑金广说,“十二五”以来,全省开发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12万亿元、年均增长32.9%,开发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不断完善,产业、人口、城镇空间融合发展持续优化。
全省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基本结束
省委改革办副主任胡彦宏介绍,截至9月底,全省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基本结束。总体来看,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9家试点开发区通过改革有效提升了效能、增强了动力,也探索形成了一批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从管理体制上看,开发区发展经济的主业主责更加聚焦。各试点开发区把厘清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放在重要位置,着力划清职能界限,强化开发区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经济职能。
从运行机制上看,开发区市场化运作的机构框架更加成熟。29家开发区采取新建、改建等方式,成立各类发展公司,作为开发区的运营主体,具体负责开发区的资金筹集、项目管理、政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服务等工作,实现了运行模式的与时俱进。
从人事薪酬上看,开发区干事创业的内生动能更加充足。平顶山高新区、宜阳县产业集聚区等打破过去的行政事业、编制内外身份界限,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聘,一批年富力强有能力者被聘到管理岗,逐步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提振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敢于担当的精气神。
从发展质量看,开发区发展速度更高效益更好。通过一系列管理体制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我省开发区“二次创业”按下了快进键。2019年,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68.9%,拉动全省工业增长5.4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1.6%,高于全省2.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超过320万人,占全省比重超过70%。(记者 贾永标 实习生 徐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