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正式公布,明确提出要深化“引金入豫”工程,做优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推动农村信用社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引金入豫”工程是什么?目前的发展成效如何?
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澎湃动能的根本。因此金融机构数量的多少,决定了一个地区实体经济能否得到充分滋养,焕发生机与活力。
河南是资源大省,新世纪以来在国家发展战略以及人口红利、资源优势等因素驱动下,经济社会革新向前,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能,全省经济总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五位。但是其他众多省份相比,河南省的金融业面临发展滞后的困局,亟待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支撑能力。
例如,金融业长期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发展滞后于信贷市场的发展,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滞后于中央和其他地方驻豫金融机构的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滞后于银行业的发展,金融人才培育滞后于金融业发展。除了发展上的滞后,河南省本土金融业还普遍存在“小而分散、大而不强”、产品研发能力不强、金融人才短缺等问题。这对于尚处于赶超阶段的河南来说,这是一大发展短板,大力发展金融业在全省上下逐渐形成共识。
在这一背景下,河南省“十二五规划”正式提出,要把发展本土金融和“引金入豫”作为完善我省金融体系的双轮驱动。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地方金融机构,支持城市商业银行开展战略合作和跨省、跨市经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组为农村商业银行或合作银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以县为单位设立社区银行;另一方面积极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来豫发展,争取设立分支机构20家以上。
自此,河南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的步伐逐步加快,并在此后与“金融豫军”崛起相辅相成,成为助推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不仅为河南经济发展带来了资金,更为河南金融业培养了高级管理人才,带来了高级管理技术,为河南省本土金融的聚力发展创造了平台。
数据显示,仅整个“十二五”期间,就先后有57家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在豫设立省级分行或分公司,“引金入豫”工程成效显现,金融体系日趋完善健全。
截至2019年末,河南省银行业资产总额8.9万亿元,负债总额8.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9%、9%,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年新增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2家,法人总数达到240家。初步形成了种类齐全、适度竞争的金融体系,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保险、证券市场等主体规模也持续扩大,上市后备企业数量快速增加,资本市场融资功能不断增强。2019年末,河南有证券期货法人机构3家(中原证券、中原期货、华信期货),证券期货分支机构506家,全年新增分支机构18家;私募基金管理人137家,全年新增13家。
据《河南省金融运行报告(2020)》显示,2019 年,河南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突破万亿元,同比多3007亿元。其中,表内外贷款较快增长,资本市场融资占比提升,企业直接融资情况改善明显,企业债券净融资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分别较上年多159.3亿元、62.6亿元。(记者 裴熔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