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信阳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市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初步实现“六高”目标:生产效率高,农机总动力稳定在700万千瓦以上,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创造产业增加值达到2.8万元;经营者素质高,培育高素质农业经营者5万人左右;产品质量高,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登记数量年均增长6%以上;产业效益高,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超过650亿元;市场竞争力高,信阳毛尖、河南华英等品牌价值显著提升,信阳茶油、信阳弱筋麦、信阳稻虾米、信阳水库鱼等成功创建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省级以上农业品牌发展到80个以上;农民收入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市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
信政〔2020〕2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加快推进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到2025年,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初步实现“六高”目标:生产效率高,农机总动力稳定在700万千瓦以上,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创造产业增加值达到2.8万元;经营者素质高,培育高素质农业经营者5万人左右;产品质量高,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登记数量年均增长6%以上;产业效益高,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超过650亿元;市场竞争力高,信阳毛尖、河南华英等品牌价值显著提升,信阳茶油、信阳弱筋麦、信阳稻虾米、信阳水库鱼等成功创建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省级以上农业品牌发展到80个以上;农民收入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二、发展方向
(一)布局区域化。在沿淮平原区着力发展优质粮油和草食畜牧业;在中部丘陵区积极发展茶叶、油茶、再生稻、稻渔综合种养、苗木花卉、生猪、家禽、水产、食用菌、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在南部山区依托红绿古资源,推动农文旅融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农业农村局、林业茶业局、自然资源规划局、水利局、文化广电旅游局)
(二)生产标准化。加强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农业各类经营主体按标准生产,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开展农业良好规范(GAP)认证,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推动各县区整建制开展标准化建设。到2025年,地方标准超过35个。(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
(三)经营规模化。加快土地托管和流转,开展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到2025年适度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71%以上。(农业农村局、供销社)
(四)发展产业化。推动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有机结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农村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粮食和储备局、商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林业茶业局)
(五)方式绿色化。以创建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引领,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探索农业绿色化发展新机制。(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
(六)产品品牌化。建立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发布品牌权威索引,引导社会消费。大力宣传农业品牌,讲好品牌故事,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探索建立品牌农产品营销平台,扩大市场占有率。到2025年,省级以上农产品知名品牌超过80个。(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粮食和储备局)
三、具体措施
(一)实施淮上粮仓巩固行动。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粮食产量稳定在110亿斤/年以上。到2025年,优质弱筋小麦发展到260万亩,再生稻发展到8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稳定在110万亩左右。持续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动粮食产购储加销一体化发展,逐步将沿淮平原区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弱筋小麦、优质食味水稻生产供给中心和全省重要的粮食储运交易中心、绿色米面制品加工制造中心,打造全产业链“淮上粮仓”。(农业农村局、粮食和储备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
(二)实施“多彩田园”提升行动。支持“多彩田园”示范基地提质增效,打造升级版“多彩田园”工程。推进油茶、茶叶优势区建设,创建畜禽、水产、苗木花卉、小果花生、双低油菜等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到2025年,茶叶面积稳定在220万亩,更新改造茶园20万亩;油茶发展到110万亩,其中高产油茶林20万亩;豫南黑猪、淮南猪较2020年新增8万头;大、中型水库绿色渔业生产全覆盖,苗种自给率达到90%;优质花木发展到70万亩;优质花生发展到120万亩,高油酸花生占比达到20%;优势特色农业产值超过700亿元。(农业农村局、林业茶业局、农科院)
(三)实施质量兴农行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加强检测能力建设,扩大检测覆盖面。加强农资生产销售监管,加大农兽药残留整治力度。加快追溯体系建设,健全涉农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推广“合格证+追溯码”管理模式,逐步完善从产到销重点环节追溯数据,强化多部门联动处置、上下游无缝对接,有序扩大农产品追溯管理范围。2022年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实现全覆盖,2025年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3个以上。(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粮食和储备局、林业茶业局)
(四)实施绿色先行行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管护机制。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化学农药减量替代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秸秆综合利用、农药包装废弃物及农膜回收。大力发展紫云英等绿肥种植,推进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试点,集成推广成熟技术模式。2022年成功创建省级以上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业农村局、林业茶业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
(五)实施加工升级行动。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重点推动弱筋面、优质米、畜肉禽肉、茶叶、油茶、水产品、药食同源等食品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2025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增值率达到3.2∶1。(农业农村局、金融工作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粮食和储备局、商务局)
(六)实施集群发展行动。聚焦弱筋麦、优质米、茶叶、油茶、畜禽、水产等主导产业,统筹推进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建设,融合现代农业科技园和电商物流园建设,全面实行“链长制”,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园区,加快全产业链“专业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打造绿色食品千亿级产业集群。2025年,创建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以上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一县一园”;建设10个以上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形成10个50亿级以上产业集群。(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科技局)
(七)实施科技创新行动。围绕主导产业积极构建农业科技园区体系,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以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本地特色种源繁育、良种选育、绿色高效种养、农产品加工、产业跨界融合等为重点,开展全产业链科技攻关。推进农业试验站、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等平台建设,加强农技推广网络建设。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加强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镇建设。202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7%。(农业农村局、农科院、科技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教育体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扶贫办)
(八)实施龙头带动行动。支持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强强联合。支持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强化与工商资本、企业集团合作,提档升级。推动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引导依法自愿组建联合社;鼓励供销合作社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健全名录管理制度;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到2025年,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过120家,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超过150家,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超过50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超过50个,县级以上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超过50家。(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供销社、邮政管理局)
(九)实施新产业新业态培育行动。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乡村康养、传统村落观光等,形成多业态集聚乡村旅游带和集中片区。挖掘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探索农产品定制、会展农业、共享农庄、中央厨房、直供直销、会员农业等新兴业态。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租赁、众筹合作等形式互助共享经济。支持建设规范化乡村工厂、生产车间,发展特色食品、制造、手工业和绿色建筑建材等乡土产业。(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旅游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林业茶业局、气象局、财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商务局)
(十)实施农业农村数字化行动。加快实现农村固定宽带用户百兆接入全覆盖。推动北斗导航、遥感、大数据、5G、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农村中加快应用。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智慧农(牧、渔)场。建设全覆盖的乡村电子商务网络体系。招引知名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支持加快农业农村数字化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2025年,争取建设1个“互联网+精准农业”特色园区和5个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分别建设2个以上数字农业试点县和数字乡村示范县,打造1家以上农业农村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农业农村局、市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政务大数据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气象局、林业茶业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级成立乡村产业振兴专班,统筹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建立观摩推进机制,制定考核评价和奖惩办法,定期召开责任单位联席会议。各县区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各部门要将分解任务抓实抓细,确保落实到位。
(二)强化投入保障。建立“三农”重点项目库,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大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力度,用好用足地方政府债券政策。组织金融机构参与重大项目谋划,制订综合融资方案。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开展普惠金融。推动金融机构落实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发挥政府融资担保体系作用,支持涉农企业和主体做大做强。积极争取各类农业保险试点,增加农产品保险险种。落实减税降费措施。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或在新三板挂牌,支持涉农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再融资做优做强。编制农村产业项目投资指南,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财政局、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水利局、林业茶业局、生态环境局、市金融工作局、人行信阳支行、信阳银保监分局、税务局)
(三)落实用地政策。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和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等用地政策。完善重点涉农项目建设用地“批、征、供、用、管”全链条保障机制。新编县乡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可通过入股、租用直接用于发展乡村产业。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通过村庄整治、土地整理等节余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发展乡村产业。(自然资源规划局、农业农村局)
(四)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跟进落实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配套制度。严格农村宅基地管理,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推进供销社、国有农场、国有林场、集体林权制度、农业水价等改革。(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自然资源规划局、水利局、林业茶业局、供销社)
(五)扩大农业开放。支持涉农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农业合作。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积极引进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端农业人才以及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企业,提升产业链水平。(农业农村局、商务局、财政局、教育体育局、科技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信阳海关)
(六)强化风险防范。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和农业气象预警能力,提升灾害治理、灾后恢复能力。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疫情测报和病虫害防治。健全农产品市场风险监测分析预警机制,提升应对能力。(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商务局、气象局、国家统计局信阳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