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上午,郑州市惠济区、中牟县两个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正式开仓运行。凡进入郑州市域的进口冷藏冷冻肉品和水产品,在储存、加工、销售前必须进入集中监管仓,经过集中检测、消杀、存储、赋码后,才能进入市场流通。
巴西冷冻牛肉在集中监管仓“历经”多环节检查
当天上午,在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院内,一台沪F牌照的冷藏卡车缓缓倒车,稳稳停在了3号卸货口。
身着白色防护服、戴着N95口罩和护目镜的工作人员打开车门,车柜中摞满印着葡萄牙语的包装箱,箱里的冷冻牛胸肉来自巴西。
“这批冻品从上海洋山港出发,走了将近24小时,才到的郑州。”卡车司机详细登记身份信息后,根据工作人员指引接受了鼻咽拭子采样。
很快,散发着寒气的纸箱,被放上铝合金消杀机的传送带。经过消毒液喷洒后,检测人员开始对进口冷链食品的外包装、内包装、食品本身、车辆内壁等多个位点,采集出21份样本,随后送往监管区东北角的郑州人民医院移动PCR方舱实验室,进行核酸检测。而消毒后的货箱,又被叉车运往库房后部,静置30分钟后由专人覆膜、码垛。
据了解,进口冷藏冷冻肉品和水产品,按规定需要先进行消杀和核酸抽样检测,取得预防性消毒证明、核酸检测证明、《郑州市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出库证明》,并赋追溯系统食品安全追溯码后方能出仓。
惠济区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工作专班副组长张浩表示,按照相关工作要求,运输进口冷链食品的车辆,需要通过“郑冷链”或“豫冷链”追溯系统,提前24小时进行报备。待车辆到达仓库后,工作人员要核验车辆和货物信息,确保所有信息一致后,才进入进一步的消毒流程。
PCR检测方舱一天安装到位,核酸检测最快4小时出结果
据了解,仅20日上午,惠济仓就有100多吨进口冷链食品在这里进行外包装消毒和核酸检测。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保障监管仓持续高速运行,确保车辆不迟滞、货物不堆积,企业不断完善和优化各项流程,将冷链食品出入库的耗时,“最低控制在8小时左右。
作为冷链货物疫情防控安全的一道重要关口,郑州人民医院移动PCR方舱实验室,在冷链物料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已经于1月20日正式投入使用。
因为传统的实验室建设周期长、现场施工人数众多等诸多因素,不利于核酸检测的快速开展。而移动厢式PCR实验室可在工厂基本完成安装,通过汽车将成品运输到现场,直接吊装到位,接驳水电即可满足应急检验的需求,十分方便。郑州人民医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宋银森说,移动检测方舱从运送进场,到安装调试设备投入使用,仅用了一天时间。
“检测方舱直接进驻到监管仓内,避免了样品周转的环节,无形中加快了核酸结果的快速出炉。”宋银森说,目前样品从进入检测方舱到出结果,只需要4个小时。
据了解,郑州人民医院首批选派了21名工作人员,提前进驻到方舱开展采样、检测等工作。
进口冷链食品进仓集中监管后,“放心”流向全国各地
郑州市发布2021年1号通告,决定自1月20日起,启用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凡进入郑州市域的进口冷藏冷冻肉品和水产品,在储存、加工、销售前必须进入集中监管仓进行集中检测、集中消杀、集中存储、集中赋码。
据了解,进入集中监管仓内的冷链食品,只有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的,才能获得“郑冷链”食品追溯码入库;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时,则按照监管仓制定的应急预案执行,以更好地筑牢疫情防控底线。
而在郑州市设立的两个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之中,惠济区中原四季水产物流港又是“重中之重”。公开资料显示,河南中原四季水产物流港一期项目投入运营后,已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海产品、畜禽产品和速冻食品的物流中心及交易批发市场,目前河南中原四季水产物流港商品已辐射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新疆、甘肃、广西、福建、浙江、东北地区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记者 魏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