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银行保险报》统计,截至11月7日,共有176家保险公司披露了2021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统计显示,2021年三季度末,披露数据的176家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97.18%,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85.27%,均显著高于100%、50%的偿付能力达标线。
此外,保险公司风险评级结果显示,在披露数据的175家保险公司中,A类公司93家,B类公司76家,C类公司5家,D类公司1家。
偿付能力充足
根据统计,2021年三季度,财产险公司、人身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的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344.41%、247.11%、306.70%,偿付能力充足。其中,近七成险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二季度下降,在净利润方面,68家险企出现亏损,较上季度增加19家。
具体来看,176家险企中,共有120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较2021年二季度有所下降,占比近七成。具体来看,82家财产险公司中,63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二季度下降;80家人身险公司中,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二季度下降的有50家;14家再保险公司中,7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二季度下降。
在净利润方面,68家险企出现亏损,较上季度增加19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二季度净利润亏损的公司中,财产险公司35家,人身险公司29家,再保险公司4家。
光大证券分析师郑君怡认为,财产险公司净利润亏损主要是因为车险综改压力下,件均保费下降,保险责任限额提高,责任范围扩大,导致赔付率上升,利润承压。人身险公司净利润亏损主要是因为目前行业正在进行寿险渠道改革,人力大幅下滑,新单承压,同时“孤儿单”的增加也导致退保率的增加,使人身险公司利润下滑;同时,人身险公司对折现率进行了调整,保险责任准备金提取增加,也导致净利润下滑。
至于再保险公司净利润亏损扩大的原因,郑君怡认为,今年下半年以来自然灾害频发,叠加局部地区疫情反复,再保险公司赔付增加导致利润承压。
“未来,财产险公司应进一步压缩费用率,降低综合成本率,同时发展非车险业务,争取实现非车险与车险的‘双轮驱动’;人身险公司主要是在坚定不移推进代理人改革的同时,拓展康养产业,实现产业协同,寻求第二增长曲线。”郑君怡表示。
“新面孔”
根据2021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有6家公司偿付能力评级为C类或D类,分别是合众人寿、前海人寿、渤海人寿、渤海财险、安心财险、阳光信保。其中,仅有阳光信保是本季度的“新面孔”。
《中国银行保险报》 记者发现,这几家险企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为C类或D类的原因都各不相同。其中,合众人寿是因为公司操作风险较大所致。前海人寿2021年二季度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为C类的原因主要为操作风险得分较低。渤海人寿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为C类的原因主要来自公司资金运用方面。
渤海财险表示,公司连续两个季度评级为C,主要是因为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处于较低水平。
安心财险是唯一一家2021年度连续两个季度评级为D的公司,对此,安心财险表示,公司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为偿付能力未达标,同样受资本状况影响,公司流动性指标得分较低。公司管理层正在全力推进融资工作进展,以期从根本上缓解偿付能力及流动性方面面临的压力。
对于风险综合评级结果由B降为C,阳光信保表示,公司于2021年上半年启动全面战略转型工作,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产业发展方向和实体经济需求,探索新产品、新业务,将以更加审慎的经营理念保证长期可持续发展;但短期内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战略转型成效尚未充分体现。在操作风险方面,该公司建立了与自身业务性质、规模、复杂程度和风险特征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但在执行有效层面仍有不完善之处,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效果。
至于未来如何进行改进,阳光信保表示将着重在两方面用力:一是持续关注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监管机构新规和信保行业重大变化,并评估自身能力,根据情况调整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二是针对存在的操作风险管理问题,完善公司治理、内控流程、人员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制度健全性和执行有效性,不断夯实操作风险管理基础,提升操作风险管理能力。(记者 房文彬)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