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基建这一风口,郑州又有大动作。
日前,郑州市发布新基建“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造全国新基建标杆城市,创建国家新基建示范区,并明确一系列建设任务。
据测算,重点项目总投资将超过6000亿元。
郑州新基建任务(部分)到2025年
全市5G基站规模超过4万个,5G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带宽扩容至2400G;
建设1个国家级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8个省市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建成一批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领域技术创新基础设施集群,新增500个省级创新平台,力争实现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零的突破;
重点支持5~10个开源社区、区域、行业及跨链服务为主的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
每年推动5000家以上企业上云上平台。
在新基建赛道竞争郑州提出当标杆城市
新基建赛道开始“抢跑”了。
日前,《郑州市新基建建设示范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简称《规划》)正式发布,正式宣告了郑州在新基建领域的“雄心”,打造全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标杆城市,创建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区。
《规划》中,围绕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前沿技术设施、智慧交通、融合基础设施等方面,郑州提出多项任务,测算重点项目总投资将超过6000亿元。
所谓“新基建”,是指发力于科技端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与产业、民生和新消费经济息息相关。
自2020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它成为各地“抢滩”的重点。
武汉市:实施“攻关”“织网”“搭台”“应用”4大行动,要求新基建规模和创新能级达到全国前列;
合肥:打造新基建体系,创建全国数字经济试验区;
广州:创建“信息基础设施发展高地、国内一流的创新基础设施集群;
杭州:实施新基建三年万亿计划等。
新基建为何“那么香”?
针对发力新基建的原因,《规划》中提到了一些关键点。
比如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释放郑州经济增长潜力,有效推动郑州市基础设施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等。
河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武文超认为,经济下行期,新基建投资被普遍看成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利器。
近两年,郑州经济增速有所放缓。2020年GDP增长3.0%;2021年增长4.7%,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2020年下降6.2%。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2%,其中工业投资下降3.5%。
“今年郑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发力新基建,就是促增长的重要方面。”武文超说。
《规划》提到,据测算郑州市“十四五”期间,超过6000亿元的新基建重点项目投资,将带动郑州市经济增长1.5万亿元,为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动能和支撑。
河南省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西三还着重提到,“新基建对于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等有重要作用。在新基建领域的发力,被视为新一轮技术竞赛。”
赵西三分析,后疫情时代,各地纷纷发布新基建投资计划,尤其在智能、集成创新、融合应用等方面超前布局,一场指向未来发展潜力的科技竞赛已经开始。
在这轮竞赛中,郑州能否占据主动,直接影响未来多年的竞争态势。
借鉴西湖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办学模式,在郑州市谋划筹建1至2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在新基建领域,郑州已经积累了相当的优势,一些布局在全国也都比较领先。
郑州在部分领域还拿到了“优先发展权”。比如去年11月,郑州成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今年1月,郑州群城市成为继北上广之后,第二批入围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城市群,比湖北、安徽先拿到“入场券”。
但客观看,在影响新基建发展水平的信息技术设施、互联网平台、创新平台等领域,郑州与东部发达地区尚存在不小差距。与同属于国家中心城市的武汉、西安、成都等相比,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等方面也都有待提高。
新基建激烈竞争,郑州能否脱颖而出,面临一定的考验。但从郑州到河南,都在努力补短板。
比如河南省十大战略中,创新驱动、人才兴省、科教兴省、数字化转型、换道领跑等战略,在新基建的各个发力点均得到鲜明体现。
科技支撑方面,除中原科技城、嵩山实验室、黄河实验室等加快建设外,《规划》提到,瞄准国内外高水平科研院所、一流大学、龙头企业,围绕人工智能、汽车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行业,积极推动在郑州建设研发中心和技术转移转化基地,谋划落地一批未来技术学院。
《规划》还提到,借鉴浙江西湖大学、广东南方科技大学办学模式,在郑州市谋划筹建1至2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来源:郑州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