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古城开封街头处处绿意盎然。随着城区绿化工作紧锣密鼓推进,市民惊喜地发现,家门口新增了多处小微绿地,绿植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环境宜人;街头游园里,不但有花草树木,还有精致的亭阁,宛如一幅画卷。

“以前这里是农贸市场,路两边全是低矮脏乱的平房,交通拥堵、卫生环境差。”说这话的是市民刘玉琨。在夷山大街与金耀路交叉口附近住了10多年的他,提起家门口的巨大变化滔滔不绝。在刘玉琨家南侧,近年新建了一个绿地公园——宋外城遗址公园二期。和一期一样,该园以城墙遗址带为线建成,不仅绿植层叠、清新自然,还颇具古城特色、古色古香,观赏游玩性和历史厚重感兼具。宋外城遗址公园二期面积近1.5万平方米,园内树木和建筑十分考究,绿植规格标准高、品种丰富,春有新绿、夏有荫,是一个让人幸福感满溢的精品公园。
在复兴大道开封大学北门,有一块全长约1公里、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绿地。这处绿地以丰富植物空间层次、增设廊架游乐休息设施为主,将复兴大道装点成生态绿道,成为开封市的绿色窗口。
青山碧水、蓝天白云、绿树葱茏是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推开窗户,青翠的树木郁郁葱葱;走出家门,芬芳的鲜花娇艳绽放;在公园般的城市中生活……对开封人来说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而是触手可及的美好现实。“绿色福利”、美好心情汇成了幸福生活,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市民的称赞是对开封市建设生态宜居美城的最高褒奖。
一座城市既要有高楼大厦,也要有大片绿地和公园。绿地和公园的存在不仅是为了美化环境,还是活跃和丰富大家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让居民有休闲的空间。但是,大型公园并不是说建就建,如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游园需求呢?
城市规划、建设应当注重人居环境改善,要积极挖掘街头游园、小微绿地等口袋公园。近年来,口袋公园成为城市建设中的新时尚,不少地市大力推进街头游园和小微绿地建设。这些兼具“颜值”和“气质”的口袋公园,为城市增添了绿色,为居民提供了休闲游玩的场所。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间,小区附近的口袋公园成为许多居民健身游玩的首选。
街头游园、小微绿地建设作为看开封市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是全力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推动绿色发展与民生建设有机融合,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城区绿化格局的有力之举。
根据城市总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开封市在巩固提升原有各类绿地的基础上,着重解决城市公园绿地分布不均问题。开封市以聚焦清洁宜居环境需求为出发点,把绿地建设在百姓身边,体现以人为本、公平共享、亲民绿化的原则和理念,让市民均等化享受园林绿地这一公共社会资源、“绿色福利”,让市民出行500米见园、300米见绿。
如今,分布在开封市大街小巷的街头游园和小微绿地已成为可观、可赏、可驻、可游、可玩的宜人生态空间,让市民开心而来、惬意而归。
来源:开封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