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至13日,全市产业发展观摩推进会召开,部署下一步产业发展工作。随着全市“抓发展必须抓产业、抓产业必须抓风口”理念树得越来越牢,产业发展“136”工作举措越抓越实,成效越抓越好,我市将大力培育发展十大产业集群,推动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引育创新人才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围绕引育创新人才、抓好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为产业集群培育增添活力,真正把创新落到产业上,把产业落到风口上。
会议指出,我市要大力引育创新人才,坚持政府“普惠+激励”和企业“高薪+股权”相结合,完善落实“以用为本、市场导向”的“1+22”人才政策,精准、高效、柔性引才用才。要优化领军人才发现机制和项目团队遴选机制,建好用好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院士工作站等高端平台,实施“项目+团队”模式,“带土移植”引进高端创新资源。要引导驻洛高校、职业院校对接十大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程。要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建设,全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0万人次,培养技能人才17万人。要加快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推进河洛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实施万名大学生留洛计划,全年评选50个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团队)。
在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我市将聚焦重点产业集群“卡脖子”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等,实施好35项重大科技专项,抓好5个“揭榜挂帅”项目,力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200项以上,形成自主知识产权300件以上。加快11家省、市产业研究院建设,借力厅市、院市会商新组建一批省级产业研究院,抓好首批75个项目技术攻关,推动214个中试项目进入产业化,全年新备案省级中试基地1家、市级中试基地3至5家。
我市还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改革赋能”与“政策激励”并重、“松绑解套”与“放权减负”并行,完善“1+N”政策体系,完善人才绩效评价体系,深化“三权分置”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力争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0亿元、增长16%以上。
加强集群招商 推动产业转型
打造优质产业集群,必须发挥优势、强化优势,按照“五链”耦合培育产业生态,精准补链强链延链,推进产业集群化精细化高端化发展。
我市将以“链式思维”加强集群招商,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盯紧目标企业,点对点精准对接,打造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节约高效的产业链集群。
我市要以“三大改造”推动产业转型。拓展智能改造,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深化5G、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加速“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建成智能制造试点示范10个。深化绿色改造,争创绿色制造示范单位18家以上。实施技改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加强首台套、首批次推广应用,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
构建创新平台体系 建设科技产业社区
聚焦打造平台型创新城市,我市将针对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构建功能完善、支撑有力的创新平台体系,聚合优质资源,加快集群发展。
强化创新平台支撑作用。我市将加快伊滨科技城规划建设,抓好高新区重振重建,推进实验室体系重塑重构,年底前落地建设省科学院成果转化洛阳基地,新建1至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
提升专业园区发展能级。我市将全面实行开发区“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支持企业以“区中园”形式打造专业化园区,推动开发区由“政府推动型”向“企业服务型”转变,通过发展平台经济、总部经济、数字经济,打造超越物理边界、线上线下融合的产业生态圈。
加快建设科技产业社区。我市将尽快完善周山智慧岛、伊滨智慧岛建设方案,加快建设洛龙区光电产业社区、西工区生命健康科技产业社区,年底前涧西区智能制造及大数据科技产业社区新培育科技型企业40家以上,新增创新平台10家以上。
壮大市场主体 激发市场活力
强龙头带动,育“专精特新”,促融通发展,我市将多措并举进一步壮大市场主体,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一方面,我市要支持现有龙头企业开展投资并购、资源整合、扩大生产等,提升企业本地化配套率,实现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依托集群资源等优势,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加快形成集群集聚效应。
大力培育“专精特新”。我市将精准选育、动态管理企业后备库,力争全年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60家以上。结合“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针对性帮扶,对已认定和新认定的国家“小巨人”企业、省“专精特新”及上市中小企业,给予10万元至300万元奖励。
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我市将梳理产业链薄弱环节和大企业配套需求,引导中小企业瞄准薄弱环节精准补链,力争全年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00家。
创新招商方式 提高落地效率
会议指出,我市要强化“项目为王”理念,聚焦十大产业集群,通过开展资源补缺式招商、探索“对赌”双赢式招商、推动股权优化式招商等,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确保全年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60个以上。
同时,我市还要完善项目评审机制,运用市场化方式科学论证招商项目,根据评定结果确定招商方式和优惠条件,提高项目对接效率。将5亿元以上项目纳入市重点项目库,5亿元以下项目纳入县区重点项目库,对重点产业在谈项目逐个制订方案,推动早日落地。
深化“放管服效”改革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服务企业就是服务产业发展大局。下一步,我市将以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为牵引,持续抓好“七件事”,打造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营商环境。
聚焦重大项目建设,我市将以十大产业集群项目需求优化要素配置,坚持有取有舍,做到“要素跟着项目走”。在审批上,年底前实现开发区范围内承诺制全覆盖。在用地上,合理保障产业用地规模,全年盘活低效用地6500亩以上。在用能上,推动更多的能源要素向十大产业集群倾斜,不断提升“获得电力”便利度。在环保上,实施差异化管控措施,确保产业集群重点项目和绩效引领型企业在管控期间连续施工。
聚焦产业投融资,我市将常态化、高效化加强银企对接,全年新增贷款500亿元以上。大力推动上市企业提质倍增,一对一帮扶在审企业、在辅导企业尽快上市。深入推进“基金入洛”工程,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年底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金总规模达到50亿元、全年投资15亿元。发挥政府专项债券导向作用,全力争取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金融。
聚焦打造良好产业生态,我市将深化“三转三优”行动,以优质服务链促进产业链壮大。精准高效兑现政策,确保上级20大类103项政策、我市稳经济发展175条措施直达惠企、尽享快享。
来源:洛阳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