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安阳市坚持“企业至上”,精准高效对接企业发展需求,着力完善“八大平台”,千方百计为企业纾困解忧、赋能助力,不断提升服务温度和企业满意度,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在2021年度河南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安阳市“企业满意度”位列全省第五。
完善政务服务平台夯基础,解企业开办经营之忧。安阳市在全省首创专家“云签章”电子评标系统,率先推行诚信企业免缴投标保证金,成为全省首家社会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平台,实现全国、全省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安阳市推出小额退税“免填单”远程办理业务,实现“一键退税”,为1073户企业办理小额退税“免填单”业务,退税金额达7206万元。我市打造办税、咨询、辅导“十分钟办税服务圈”,今年上半年累计实现新增减税4.6亿元、办理留抵退税42.8亿元。同时,安阳市全面实行“一网办、一窗办、一次办、一日办、免费办”。
完善“洹泉涌流”平台汇智力,解企业人才用工之忧。安阳市围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精品钢及深加工、文化旅游四个千亿级主导产业及其他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高质量发展,构筑“3+20”人才政策体系,深化拓展“洹泉涌流”“一岗一房”人才政策。我市累计为24548人(次)发放“洹泉涌流”各类优惠补贴1668万元;筹建人才周转房5170套;为全市各类企业引进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才1.8万余名。
完善投融资平台活血脉,解企业资金保障之忧。金融部门开展“行长进万企”活动,设立25名金融首席专员,累计向1281家企业提供信贷资金173.51亿元。安阳市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行动,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截至6月底,全市银行机构贷款余额2470.55亿元,较年初增加211.14亿元,增速为9.35%,高于全省增速4.07个百分点,增量、增速在全省分别居第四位和第二位。
完善产学研平台强引擎,解企业科技创新之忧。安阳市选派111名博士工业科技特派员,服务99家企业。安阳市建设运营安阳(北京)离岸创新中心和启迪(安阳)科创中心,形成互联互通的“双中心”模式。截至8月1日,两个中心已找到技术对接项目111项,涉及111家企业,正逐步开展对接活动。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72.66%,力争年底前实现研发活动100%全覆盖。
完善对外开放平台增活力,解企业市场拓展之忧。安阳市建立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机制、外商投资企业服务“直通车”制度、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协调机制和外商投资企业交流合作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实现外资企业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在安阳市落地生根。万庄物流、象道物流铁路专用线相继开通,实现了出口集港功能。今年上半年,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完成28亿元,其中出口20.1亿元,同比增长46.7%。
完善“亲清在线”平台解难题,解企业诉求反映之忧。安阳市在市政府网站和市政务服务网站建立“亲清在线”平台,各项政策能精准对接目标企业,所有企业可以在线反映问题,实现问题收集、受理办理、企业反馈、后续督导闭环运行,为企业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安阳市通过对政府服务的数据协同、流程再造、信用承诺、最少干预,实现政府服务更便捷、更精准、更有效。截至7月31日,全市共梳理946家企业反映问题1631个,化解率达97.5%。
完善环保监管平台促双赢,解企业绿色发展之忧。安阳市筛选确定58家企业,纳入执法监管“正面清单”,实施无打扰监管。安阳市建立182家重点企业提标晋级培育库,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方案、送资金”活动,助推更多企业创建A级、B级和绩效先进引领企业。目前,全市A级企业达到56家,B级企业达到148家,绩效引领企业7家,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2021年10月至今年3月,全市PM2.5下降率、目标完成率、重污染变化天数均居全省第一位,实现污染减排与生产经营的双赢。
完善疫情防控平台守底线,解企业稳定生产之忧。安阳市先后出台有序推进工业企业举措和项目复工复产惠企政策,引导具备条件的131家重点企业在疫情期间封闭管理、连续生产。安阳市启动12328运输服务热线应急处置响应,全天候、高效率接听转办,为企业办理应急运输通行证,保障运输物流通畅。目前,已累计发放各类通行证6900余张次,运输各类物资5.5万吨。我市还严格落实“四保”企业(项目)白名单,确保疫情防控应急状态下企业不停产、项目不停工、商贸不停业、物流不停运。目前,安阳市纳入省、市、县“四保”白名单企业(项目)2693家(个)。
来源:安阳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