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多地相继出现新增新冠肺炎本地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其中,天津出现的病例再次与冷链食品相联系。而此前北京新发地的疫情、青岛疫情的调查结果也显示:新冠病毒具备通过货物远距离跨境输入的可能。“进口冷链食品”已经成为我国疫情防控中绕不开的关键词。
记者今日从郑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获悉,为深入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控策略,进一步加强全市进口冷链食品监管,有效防范新冠肺炎病毒传播,我市近日出台《进一步加强全市进口冷链食品监管工作方案》,要求对各类加工、储运物流、贸易、销售等环节中有可能接触进口冷链食品的行业,进行全链条监管、全方位覆盖,以有效遏制进口冷链食品环节的疫情传播和扩散。
采购进口冷链食品 需提前24小时报备
海关是冷链食品进口的首要环节,根据要求,机场海关要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核酸的风险监测,经郑州口岸进入郑州市场的进口冷链食品信息,及时通报郑州市进口冷链食品监管工作专班。机场公司要加强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健康检测、定期核酸检测以及环境消杀工作,如出现核酸检测阳性,及时上报处置。
在市场准入方面,进口冷链食品进入市场,要做到“每车每批必检”原则落实核酸检测工作。同时,采购进口冷链食品的企业购进进口冷链食品,需提前24小时向有关部门报备,以预排核酸检测相关事宜。对在加工、储运物流、贸易、销售、装卸等环节中有可能接触首次进入郑州的进口冷链食品的工作人员,要加强落实核酸检测工作。
另据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扎实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在做好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检测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充分发挥消毒对新冠病毒的杀灭作用,对进口冷链食品的装载运输工具、产品外包装、市场经营环境等进行全面消杀,市场开办者、食品生产经营者如不能提供消毒证明,一律不能上市销售。
上线运营“郑冷链” 进口冷链食品“来可追去可查”
记者还了解到,为改变传统手段监管力量薄弱、各环节衔接漏洞多、实时信息共享时间滞后等不足,郑州市市场监管局、郑州市大数据局携手阿里巴巴,研发出了郑州市冷链食品追溯系统(郑冷链),目前该系统已运用到全市进口冷链食品监管工作。
全市购进进口冷链食品的企业,在进入市场前,利用“郑冷链”客户端或小程序,提前进行信息报备,报备内容包括产品品种、规格、数量、批次、产地、检验检疫等信息。首站接收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需为每个进口冷链食品赋予“食品追溯码”,赋码后入库、入场。
进入市场后,所有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均需执行入库扫码、出库扫码、拆包码关联,实现进口冷链食品从生产流通到销售环节的一码通用、一码统管,力求做到“来源可溯,流转可查,去向可追”。
针对未通过“郑冷链”做信息报备、未赋码、缺失追溯数据的相关产品,相关单位及个人应做到不采购、不销售、不使用。
通过“郑冷链”,将极大提高全市进口冷链食品监管工作效率。
选购冷链食品切记做好个人防护
随着冷链进口食品风险增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正确选用进口冷链食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提醒,每个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上都贴有“食品追溯码”,通过扫码可以查看该商品的产地、进货日期、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等,市民要尽量选择“赋码”食品。
购物后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双手,洗手前,双手不碰触口、鼻、眼等部位。选购时可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反套住手挑选食品。
同时,购买带包装冷链食品时,要关注食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内容,保证在保质期内食用。
清洗加工时要注意环境卫生,厨房要保持通风和清洁,必要时可对环境和餐具炊具消毒处置。处理冷链食品所用的容器(盆)、刀具和砧板等器具应单独放置,要及时清洗、消毒。
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还提醒,烹调食品要做到烧熟煮透。原则是开锅后再保持10~15分钟。尽量避免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腌后直接食用海鲜。未食用完(已经烹调熟)的海鲜,请放置冰箱冷藏室保存,尽早食用,再次食用前一定要充分加热,中心温度要达到70℃以上。
食用后一旦出现发热、腹泻症状,要及时到发热门诊就医,并主动告知食用时间、食品种类和食材来源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