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上午,洛阳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举行,会上正式发布《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
洛阳是洛阳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作为“群主”的洛阳,又将如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领洛阳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洛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宛康表示:建设洛阳都市圈,是洛阳顺应区域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举措,也是洛阳“十四五”发展的重大任务、重大机遇。
据了解,前期洛阳会同济源、平顶山、三门峡合作制定了“洛济33条”“洛平30条”“洛三32条”等融合联动发展措施,推动协同一体化建设。洛济深度融合已经率先启动,旅游年票合二为一,开通了城际公交,济源东站到洛阳高速免费通行,固定电话资费同城化。这些措施已经初见成效。
下一步,洛阳市将和平顶山、焦作、三门峡、济源四个兄弟市一道,把洛阳都市圈建设作为主战场,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高标准完善都市圈规划体系。都市圈发展规划发布之后,我们将紧密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加快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时跟进编制生态建设、交通一体、文化旅游等专项规划,尽快形成多规合一、有效衔接的规划体系,确保洛阳都市圈规划落地落实见效。
二是统筹推进产业互补协同发展。洛阳都市圈内部产业体系较为完备、特色鲜明、互补性强。我们将立足各市优势,构建洛济、洛汝、洛渑、洛巩产业带,推进洛阳—平顶山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培育装备制造、高端石化等优势产业集群,形成一体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到2025年都市圈内百亿级制造业企业数量达到30个。
三是高效推动交通设施互联互通。交通一体化是建设洛阳都市圈的重要基础支撑。我们将依托连霍、二广等环城高速,规划建设“三环五纵五横八放射”高速公路网络,打造“六横四纵”国道主骨架,规划布局“一环线六放射”快速路系统,形成与济源、孟州、汝州、义马等地的快速联系通道,构建1小时通勤圈。
四是持续强化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绿色生态是洛阳都市圈的最大特色,也是最大优势,我们要持续构建“一带两区两环多廊道”生态格局,协同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建设黄河生态保护带,夯实太行—王屋、伏牛两大生态屏障绿色基底,打造一体联动的生态都市圈,到2025年都市圈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9%。
五是加快推进文旅融合联动发展。洛阳都市圈历史文化厚重,加上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确在文旅融合上大有文章可做。我们要按照发展规划,建设黄河—伏牛山生态文化旅游带,形成“两山四河三片区”文旅融合新格局,打造黄河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到2025年都市圈接待游客数量达到2.7亿人次。
六是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共享共惠。共享高水平的公共服务是都市圈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都市圈城市之间的关系纽带。我们将加快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第二儿童医院、豫西公共卫生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应急救援区域一体化,推动“双一流”高校和洛阳大学城建设,与兄弟市一起构建更加完善的都市圈公共服务体系。(记者 陈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