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银监局发布公告称,同意花旗银行(中国)关闭该行深圳前海支行。这是短短一年内,花旗银行关闭的第四家在华支行。
深圳银监局的批复显示,自该文印发之日,即2016年4月6日起,“该支行应当立即停止经营活动,交回金融许可证,及时办理工商注销登记手续,并依照有关规定办理其他后续事项。”
这家筹备多时、曾被寄予厚望的支行,就此消隐。
2014年,该支行筹建期间,花旗中国前董事长欧兆伦接受深圳本地媒体采访时表示,花旗对深圳前海的金融开放政策高度关注,对前海合作区十分感兴趣。而去年5月,该支行新行长张云茜的任职资格正式获批,至今尚不足一年。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月前,花旗银行已先后获批关闭其北京望京支行和大连星海湾支行。更早的2015年4月初,关闭深圳车公庙支行。而过去一年,公开渠道并未查询到该行增开支行的信息。
作为海外队伍,外资行在中国的网点布局相对较少,花旗如此密集关闭4家支行网点的现象,并不常见。
由于花旗银行2015年年报尚未披露,目前可查询的最新数据是,截至2014年末,花旗银行在北京、上海、深圳等13个城市设立了13家分行及42家支行,总部位于上海。
此前,有多家国内媒体援引欧兆伦在2013年的话称,花旗集团计划在2到3年内,把中国内地分支行网点数扩张至100家。
从体量上看,花旗银行在中国仅相当于一家中小型城商行的业务规模。
截至2014年末,花旗(中国)总资产1576.32亿元,年增长3%,净利润15.98亿元,同比增长66%。与其他在华外资行比,花旗银行的规模也较小。比如截至2014年年末,汇丰银行(中国)资产规模4257.6亿元,渣打银行(中国)为2093.29亿元。
对于关闭原因,花旗银行今年3月曾针对望京支行的关闭表示,“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持续调整和优化营业网络的结果。”
而花旗的网点如此节节退隐,其背后原因,难免引人深思。
不可忽略的是,随着全球市场动荡加剧,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资行收缩版图,甚至出现不少“断臂自救”的行为。
近年来,花旗在美国、巴西、匈牙利、韩国等国关闭了不少分支机构。去年年底,彭博社披露,花旗集团计划从2016年1月开始裁减至少2000个职位。目前,花旗集团在全球的员工超过20万名。
令国内市场印象深刻的是,今年2月底,花旗银行将所持有的20%广发银行股权全部出清,结束10年之久的合作伙伴关系。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执行官高晋诚将其解释为,“此次交易与集团希望成为一家更精简的金融机构的目标保持一致,并将使我们更专注于在中国市场发展自身核心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