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市“双改”工作开展以来,郑州市上街区峡窝镇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聚焦“西美”功能布局,紧扣“三项工程、一项管理”工作,以高标准老旧小区改造为抓手,以高品质城市建管为重点,以高质量人居环境提升为支撑,以“改”为笔,以“变”答题,努力推动镇域面貌实现美丽蝶变、亮丽转身。
注重内外兼修,让老旧小区“新”起来
迎着秋日暖阳,走进寨沟西苑,小区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齐全,车辆停放有序,居民生活悠闲自在。
“好好瞅瞅,我们这小区可真不赖,居民活动中心、健身广场、图书室,要啥有啥,和高档小区没啥区别。”67岁的居民王四海兴奋地说。
寨沟西苑属于两个村民小组拆迁安置小区,共有5栋楼,180户居民,由于此5栋楼远离寨沟新区,没有建立专业的物业队伍,小区“路不平、灯不亮、水不畅、治安差、设施缺、无人管”,属于典型的“无主管”楼院。
人居环境差,群众意见大,怎么改,如何办?该镇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墙体立面粉刷、绿化升级、道路整修、违建清理、增加停车位、修建休闲广场,安装充电桩、垃圾分类箱、座椅等,仅用数月时间,就让小区环境焕然一新,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幅提升。群众都说,“现在的居住环境、生活条件住着很舒心,不比城市小区差”。
寨沟村的美丽蝶变,只是峡窝镇开展“双改”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峡窝镇以“居民点单、精准改造、提升内涵、群众满意”为思路,全力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所需所盼,切实把“脏乱差”的老楼院变成“净畅美”的新家园。
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镇党委成立工作专班,建立老旧小区改造临时党支部,实施“点单式”服务机制,以恳谈会、议事会、上门问策等形式,随时随地听取群众声音,真正实现了楼院怎么改、社区怎么管,群众自己说了算。
坚持既改“面子”,又改“里子”。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管网老化、道路失修、绿化亮化缺失、物业服务缺失、居住环境较差等问题,先后投入资金740万余元,顺利完成晨光、富丽、金龙、寨沟西苑等老旧小区提档升级,改造总建筑面积约8.3万平方米。同时,建立“一次改造、长期保持”管理机制,按照“一院一策”原则,积极探索物业服务、居民自治、业委会融入社区治理的长效机制,通过支部联建抓好志愿组织帮建、文化团队帮育、老年居民帮困等服务,增强群众居住幸福感。改造后的小区灯明、路平、景美、行畅、整洁、规范、便民、智慧、安全,因民所需,配置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戏曲排练室、城市书屋、特色文化墙等服务设施,实现了“软硬件”齐升级,为居民“改”出了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
注重品质提升,让城市形象“靓”起来
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最深切的民之所望。峡窝镇坚持建管结合,立足“序化、洁化、绿化、亮化”目标,用绣花功夫和匠心精神,奏响了高品质城市建设的协奏曲。
坚持规划引领,邀请专业机构科学布局,推进登封路、金屏路、淮阳路、龙江路等“三纵一横”道路品质提升综合改造,着力实施精品示范街建设工程,达到道路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管理,努力让城市景观和建筑更具品质、更有温度、更有情怀。推进庭院花园化建设,加大小区楼院绿化美化力度,全力打造五云山生态绿心,推动太溪湖、上湖、方顶湖等水系建设,建成街头小游园4处,为群众构建“一分钟见绿、五分钟见园、十分钟见水、二十分钟见山”的居住环境。
注重服务至上,让群众生活“动”起来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峡窝镇坚持把“群众幸福指数”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指标,把提升群众幸福感与“双改”工作有机融合。今年以来,新建成一处城市书房,一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一处标准化足球场和两处社区笼式足球场,推动中原工学院民航校区项目落地,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投入力度,为群众创造更加便捷的生活环境。依托柏庙、寨沟、观沟、北峡窝等党群服务中心,引进黄河泥埙、髹漆技艺等非遗文化产业,因地制宜设立了书法、绘画、戏曲、棋艺、舞蹈等免费文化服务项目26项,打破村域限制,面向社会共享开放,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品质文化服务;同时,组建群众文化队伍90多支,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710多场次,群众文明素养显著提升。开展党员亮身份、亮责任、亮承诺“三亮”行动,推动2353名党员认领岗位近5000个,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问题110多项,累计办成“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事项千余项,让群众生活得更舒心、更安心、更暖心。(记者 谢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