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对“BAT”的叱咤风云、500强大企业的呼风唤雨习以为常时,是否曾留意到身边有一些鲜为人知的中小企业,竟是行业领域的“隐形冠军”?即日起,本报推出“走近河南制造‘隐形冠军’”系列报道,聚焦和解密河南制造中的“隐形冠军”群体。
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研究证明,国际贸易的真正基石,很大程度上不是那些声名显赫的大企业,而是那些在各自所在的细分市场默默耕耘的中小企业。它们有的仅凭一条不起眼的拉链年营业额高达25亿美元,有的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小小的拉钉上面,有的把冷凝器和蒸发器做到了全球第一……但或因为从事的行业相对生僻,或处于产业链的深层,或深耕于窄化市场,这批堪称行业“中流砥柱”的中小企业,显得没有那么“显达”于天下,故而被称作“隐形冠军”。
正如省长陈润儿在国企改革座谈会上所说,企业体现出的改革创新意识和迎难而上的精神风貌,正是其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所急需的可贵之处。解密“隐形冠军”,就是要从它们的日常实践中参悟“经营秘笈”,从其持久的创新、稳健的融资、科学精细的管理中寻找“成功密码”,从其对质量的高度重视、对研发的超高投入、对全球化的深度融入、对“工匠精神”的执着坚守中,探求河南制造的崛起之道,为我省稳增长、调结构、促升级、谋发展“把脉问诊”,为我省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开方抓药”。
科隆的“配角人生”告诉我们,在专业领域的“绝对的领导地位”,来自技术创新上的“不惜血本”,来自专心掌握看家本领、不和客户抢生意的经营哲学,同时也传递一个信息——“隐形冠军”的持续成功,秘诀不仅在于创新,更在于一份持久的专注,一份精耕细作的沉静,一种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说到底,就是“更加一贯地坚持大家都知晓的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