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合肥市“1+3+5”产业政策体系资金投入力度最大的一年,总额达38.99亿元,接近整个“十二五”期间的总投入。当年,政策成效集中显现,创新投入方式的资金滚动使用和撬动效应得到较大程度发挥,进一步激发了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一是政府投资基金成效开始显现。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累计投入达33.97亿元。其中,出资6.8亿元设立9支子基金,总规模达33.56亿元,放大近5倍,支持项目涵盖智能制造、半导体、节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子基金已进入实质运作,完成投资3.85亿元。天使投资基金总规模达2.09亿元,已完成28个项目投资1.25亿元,为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和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二是财政金融产品杠杆作用有效发挥。累计投入6.3亿元,设立“大湖名城”等十多个金融产品,采取增信、风险补偿等手段,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融资19.08亿元。省、市、县区联合投入小微企业转贷资金7.8亿元,累计为216户小微企业续贷10.4亿元。此外,投入工业中小企业贴息资金6290.1万元,支持312户企业新增流动资金贷款58.53亿元,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投入1000万元出口信用保险资金,为367家企业19亿美元出口结汇提供保障,带动贸易融资9464万美元。
三是“借转补”有力推进大项目实施。当年投入资金3.4亿元,通过“借转补”方式扶持产业类大项目665个,在项目建设最需要资金的前期和中期阶段给予了有力支持。
四是事后奖补继续发挥引导作用。当年投入5.52亿元,扶持企业或项目704个,户均扶持资金78万元以上,有力地引导广大企业创新转型升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