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日,104路开出郑州公交最后一班无轨电车。时隔10年,郑州市农业路高架桥下“大辫子”公交车又开始驶过。
这些正在测试的双源无轨电车,采用双能源驱动,与老一代无轨电车相比在安全性和便捷性方面都有不小的提升。
【体验】双源无轨电车车内噪音更小
11月3日,郑州市农业路与西三环交叉口立交桥下的公交场站内,几辆黑绿相间的公交车停放在这里。与常见的新能源公交车外观不同,它们的车顶,都拖着一个“大辫子”,车头也略微倾斜。
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河南商报记者,这些就是双源无轨电车。“大辫子”的正式名称是智能集电总成,俗称“集电架”、“大辫子”。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河南商报记者走进车厢。
车厢内的布置与常见的公交车并无太大不同,驾驶员位置多了一个小显示屏,而车厢后部有一明显斜坡,尾部有一可以爬到车顶观察“大辫子”的竖梯。
“挂挡,起步都和常见的新能源公交车差不多。”双源无轨电车技术人员宋文玉告诉河南商报记者,随后驾驶员驾驶车辆开始行驶。
因为公交场站到高架桥下未铺设线网,体验的初期阶段双源无轨电车使用电池组驱动,与常见的新能源公交车不同,这辆电车行驶时噪音更小。
【对比】“大辫子”一键升降,双能源驱动
在西三环BRT公交站,驾驶员现场演示了如何升起“大辫子”。在车顶摄像头的辅助下,驾驶员可以不用下车,只需将车行驶至指定位置,按动驾驶位的按钮,“大辫子”便可以通过捕捉器自动升起。
而在十年前,虽然郑州市无轨电车已经可以实现“大辫子”自动降落,但升起时仍需要驾驶员进行操作。“行驶期间一旦脱线,老电车就不能行驶,会把后边的车都挡住。”已经退休的郑州102路老车长袁霞曾这样告诉河南商报记者。
“双源无轨电车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自动降杆后它就是一辆纯电动,靠自身的电池组来驱动,续航有七八十公里,更加方便。”宋文玉说。
【回归】不仅是情怀,更有技术迭代
双源无轨电车测试以来,有不少市民觉得这是为了情怀“瞎折腾”。“不仅仅是因为情怀,”在多个城市进行过双源无轨电车测试的宋文玉告诉河南商报记者,这种车辆是对新能源车辆的强有力补充。
“因为它可以边走边充电,不需要占用充电位和充电桩,对公交场站的合理调配有很大帮助,此外还零污染、零排放。”宋文玉说。
他举例表示,目前B2线路公交车早高峰期间乘客较多,如果增加发车频率,需要增加公交车以及驾驶员的数量,相应的公交场站要增大,充电桩要增加,“这些都是成本。”
而双源无轨电车可以边行驶边充电,“它可以一直在线网中运行,司机师傅累了,换了师傅开就行。”
【测试】采集相关数据,保证安全高效
据了解,为了保证双源无轨电车的安全高效运行,目前这些车辆正处于测试阶段。
工作人员介绍,测试主要为三方面,一是司机对车辆的掌控,二是车辆与线网的配合,三是看捕捉器对集电架捕捉的状态。
此外,双源无轨电车上路测试时还需要采集线网与集电架之间的高度差、电车经过隧道或涵洞时需要的速度等数据。“还要测试扣线压力,压力大了会加大碳刷的磨损,压力小了容易脱杆造成行驶不便。”宋文玉说。
目前,西三环农业路高架下公交场站内的8台双源无轨电车正在紧张测试。郑州公交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根据车辆具体测试进度,确定双源无轨电车的正式开通时间。(记者 刘远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