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豫通办”到“跨省通办”,河南政务服务“无感换乘”。
在浙江打工,持外省出生医学证明回户籍所在地办理新生儿户口“立等办”;外省企业在河南办理不动产登记,通过电子证照共享,可实现相关材料和证明“减免办”;邻近省份公积金提取、社保费用缴纳等高频事项一体化“就近办”……近日召开的第十五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上,河南凭借在“跨省通办”上的先行探索、破题和建设的实践,受邀与北京、上海和广东共话数字政府建设经验。
一个内陆省份的“跨省通办”何以叫响全国?这源自河南在新发展格局中,探索出了一条“有效服务人口流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产业链高效协同”的发展模式,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畅通国民经济内循环,让流动的中国愈加活力澎湃。
先行探索——打破事项属地化管理限制
河南是人口大省、劳务输出大省,流动人口占户籍人口的比重超过20%,有3000多万人常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和经商。
这是个庞大的数字,相当于一个独立经济体的总人口在异地工作。与他们相关的户口、社保、入学等等各种事项,常常都要回到户籍所在地办理。
群众的需求就是政府的服务目标。随着全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河南针对本籍流动人口“务工”和“经商”两个特点,打破事项办理的属地化管理限制,以跨地区跨部门数据互认互信为基础,率先在新生儿入户和企业不动产登记业务上展开“跨省通办”探索。
——跨省互认,减少“文来文往”。河南与浙江通过试点共享出生医学证明数据,累计跨省办理4万余件新生儿出生入户登记。“真是太方便啦!”1月11日,夏邑县在浙江台州务工人员黄新志连声称赞。他返乡给孩子办户口,原以为需要十来天,没想到20分钟现场办结。
——跨省互信,增加“豫来豫往”。河南全面推行“二十二证合一”,深化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事项受理、审批等领域的应用。“手机里就能调用电子营业执照。”上海科宝智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仁明在家乡河南购置办公场地,无需再让公司从上海寄来纸质营业执照。
大数据来源于民众,服务于民生。这种探索,明晰了河南“跨省通办”的努力方向——以人民为中心。
先行破题——消除政府数字化转型掣肘
中医认为,“经络不通,则气血不畅”。同样的道理,在政府服务数字化转型的今天,“信息孤岛”“数据烟囱”不打通,也会导致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不畅。
河南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改善营商环境,省级层面建立了省大数据管理局、省大数据中心、省大数据研究院、正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四位一体”的管理运行架构,更好处理政府与市场互动关系,发挥智库和产业的协同效应,从而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数字政府治理体系。
“全豫通办”是“跨省通办”的基础。省大数据管理局二级巡视员李香林说:“我们全力破解‘痛通同统’四道难题,为‘通办’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通办”,原点在“痛”。过去企业和群众办理不同领域的事项,需要重复提交材料和下载各种APP。
“通办”,重点在“通”。以推动“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为主线,整合各个政府部门的服务和管理流程。
“通办”,难点在“同”。通过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促进条块联通和上下联动。
“通办”,落点在“统”。河南积极对接全国政务一体化服务平台,打造实体政务服务大厅、线下自助办理柜机、河南政务服务网和豫事办APP“四位一体”的办事平台。
改革创新不停顿,政务服务不止步。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主任王益民说:“河南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是在‘全豫通办’基础上的大提升、大进步。”
先行建设——拓展服务一体化场景应用
“跨省通办”最终要形成政务服务一体化工作格局。
一体化的前景很美好,但进程中面对的困难和阻力很多。和省域之间物理上的连接不同,对于打通政务服务来说,需要花更多的工夫在看不见的地方,以民众需求为基础重塑政府办事流程。
河南围绕保障改善民生和助力惠企利企,聚焦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拓展服务一体化场景应用,东接长三角、北连京津冀、南通粤港澳、西牵成渝,相继与11个省(直辖市)开展了“跨省通办”。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河南在实现与广东、浙江等省份“健康码”跨省互认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不仅为3000多万河南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了健康证明和“通行证”,也为全国流动人口健康信息互认提供了实践经验。
2021年年底前实现户口迁移等74项事项“跨省通办”,2021年以后实现新生儿入户等8项事项“跨省通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路线图、时间表。
这意味着,政务服务的“跨省通办”时代即将到来。
数据,来自于人而胜于人。河南拥有“1亿级人口规模”的数据红利,最具备通过数据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潜力,构建更深层互动的内需市场,从而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回旋余地和发展空间。
也许在不久的未来,河南人走到中国任何一个地方,生活、办事的便利程度和在省内差不多。这就是政务服务一体化带来的获得感,也是河南“跨省通办”实践的意义所在。(记者 栾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