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记者从济源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获悉,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显示,2020年,济源生产总值(GDP)完成703.16亿元,以不变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3.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422.15亿元,增长4.3%,增速居全省第三位。从分季度生产总值累计增速看,一季度下降4.0%,上半年增长0.1%,前三季度增长2.9%,全年增长3.4%,济源经济呈现逐季好转、稳定恢复态势。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济源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产业发展逐季好转,市场需求企稳回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社会民生持续改善,经济运行持续恢复稳定向好,“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农业生产总体向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2020年,济源粮食总产量达2.46亿公斤,创20年以来新高,同比增长5.5%。其中,夏粮产量1.29亿公斤;秋粮产量1.17亿公斤。
工业生产稳中向好,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全年济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位。大型企业稳增长作用突出。济源12家大型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调度,受疫情影响较小,复工复产较快,成为稳定工业经济的压舱石。全年大型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6.9%,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82.3%,拉动工业增速5.5个百分点。工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有序。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4.2%,对济源工业发展的贡献率达79.1%,拉动工业增速4.0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发生新变化。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济源固定资产投资受到较大冲击,项目建设进展放缓,全年投资增速持续负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全年济源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53.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9.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一位。投资结构有效优化。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2019年的2.5∶46.3∶51.2调整为2020年的4.4∶43.8∶51.8。新旧动能转换有序接替。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27.4%,较同期提高15.7个百分点;五大主导产业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36.7%,较同期提高6.1个百分点。
市场销售持续回升,乡村恢复好于城镇。全年济源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7亿元,同比下降3.0%,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2.6个百分点。市场销售呈现逐季恢复态势。一季度受到疫情明显冲击,市场销售大幅下降;二季度市场销售转正;三季度市场销售稳步回升;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三季度加快0.9个百分点。城乡市场逐季复苏。2020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较2019年下降3.1%,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2.6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较2019年增长1.1%,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4.0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金融运行积极稳健。全年济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8.4亿元,同比增长2.3%,增幅较前三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1.2亿元,同比增长4.8%。2020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69.7亿元,同比增长9.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49.8亿元,同比增长6.9%。济源财政金融运行积极稳健,地方政府财力日益增强,金融机构居民储蓄存款快速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物价涨幅持续回落。全年济源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涨幅较1至11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现“四升四降”态势,其中食品烟酒类、居住类、医疗保健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分别上涨6.3%、0.2%、1.1%、7.7%。衣着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分别下降5.4%、1.1%、2.4%、0.4%。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济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12.9元,同比增长3.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95.3元,同比增长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49.5元,同比增长6.0%,高于城镇居民3.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