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河南经济报 记者 杜美丽 通讯员 郭伟社 宋云平 武磊
今年以来,唐河县自然资源局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围绕各乡镇产业园区发展,凝心聚力,统筹谋划,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积极做好土地要素保障。提前完成19个乡镇的乡村振兴产业园区选址、规划编制及评审工作。报批产业园区项目用地1100亩,有效解决了当前项目入驻的瓶颈问题。
强化领导,高位推进。该局党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入开展“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激励大家在乡村振兴一线摆位置、展担当、显本领。围绕破解乡村振兴发展中园区规划怎么编、土地指标从哪里来、项目用地怎么报等关键问题展开讨论。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班,明确专职领导牵头,实行专班推进,定期调度。班子成员分包乡镇,指导和帮助各乡镇开展工作,针对在各环节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判,跟踪到底,销号清零。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多次赴市进省汇报协调,深入各乡镇开展调研座谈。坚持每周一上午召开业务联席会议,听情况、查问题、定措施、压任务,督促工作进度,有效保证了各项任务及时高标准圆满完成。
规划引领,技术支撑。坚持着眼当前,立足长远,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到19个乡镇踏勘现场,帮助选址。一是产业园选址要结合资源禀赋、交通区位、产业基础等要素,原则上要紧邻乡镇政府所在地集镇或者沿国道、省道小集镇所在地,要依托紧邻已建成投产的企业。每个乡镇规划园区面积控制在200至300亩,形成“一区主导、多园支撑”的格局,打造乡村产业振兴的主阵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二是将产业园区规划编制与空间规划、集镇建设规划相结合,涵盖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产业规划,做到多规合一。三是帮助乡镇聘请资质等级高、专业性强的规划设计公司,高起点高标准编制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乡镇政府分管领导、企业代表和编制单位召开座谈会,及时了解在编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聘请专家统一解答,提高了规划编制质量和速度。四是及时组织专家评审。该局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初步审查合格后,及时组织省市多名专家集中评审,确保了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和长远性。
盘活资源,蓄力赋能。一是明确指标来源。各乡镇利用往年空心村整治县级奖励指标,运用增减挂钩的办法报批产业园区用地30至60亩。二是明确报地时限。该局将报地需要的测绘、立项等资料清单印发乡镇,要求在5日之内必须提交完毕。三是精心组卷。认真学习研究土地管理政策,组织精干力量开展组卷,做到工作无疏忽、卷宗无瑕疵,确保用地审查一次通过。四是精心组织协调。报地材料组卷完成后,及时向省市主管业务审批领导详细汇报。派专人专职专责跟踪报件审核流程,准确了解掌握审核情况,及时解释或补正材料,争取相关科、处在第一时间审查通过。在较短的时间内,全县共完成19个乡镇42个地块共1100亩的项目用地报批手续,做到了土地有保障、规划有依据、项目能落地、拿地即开工。
树立正确理念,创新方法。当前正是新老规划使用过渡期间,土地管理政策有许多不确定的情况,面对现实一是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梳理乡村振兴产业园区发展遇到的规划及土地等制约问题,查堵点、攻难点,一事一议、一事一策。针对具体任务,责任到人,明确完成时限,有效解决了许多卡脖子问题。二是树立有解思维。编制乡镇产业园规划时,上位规划尚没有出来,各项指标仍不具体,该局邀请省市规划院三位专家到唐河会同乡镇及编制单位,共同座谈研究。针对厂房建设专门编制了厂房建设导则,有效解决了园区用地总体布局、使用强度指标、工程建设审批、厂房建设外观立面及材质等问题。针对报批项目用地大部分不符合规划,正常难以报批的问题,全部采用县政府承诺纳入空间规划方式进行组卷上报,及时获得省市批准。三是抢抓机遇。该局相关人员暂停其他各项事务,把保园区项目作为核心任务,采用农用地转用的方式进行报批,争取计划指标。集中精力5天完成了县级组卷工作,该局相关业务股室负责人带队到市局各科室同步会审,5天完成了科室会审和市局领导签批,3天完成了市政府批复件的签批和印发。为唐河县节约空心村指标1100亩,累计可节约资金2.7亿元。在“三区三线”划定过程中,由于乡村振兴产业园规划已经提前编制完成,唐河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可以直接使用编制成果,保证了全县“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及时提交,得到省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
下一步,该局将结合自然资源部门工作实际,要以更高的站位来认识和对待乡村振兴产业园在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真研学当前国家土地管理相关政策,吃透精神,把握实质,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新路子、新方法,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同时要加快编制完善县乡村三级国土空间规划,保障规划编实编细,管用好用。结合乡镇及企业发展诉求,坚持问题导向,树立有解思维,做好“金牌店小二”,为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重要增长极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