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 记者 杨佳月
“现在正是花生的盛花期,今年收成好不好,全看这段时间了。”7月12日,骆松山笑容满面地说。
【资料图】
骆松山是正阳县熊寨镇王大塘村的花生种植户。进入7月份,他满心都是花生的长势。
“全家吃喝都靠这些花生。”骆松山告诉记者,“以前这个时候,我们都是头顶炎炎烈日,晒得黝黑,只为花生有个好收成。现在有了高标准农田,种地变轻松了,收成也好,收入随之增加,全家人的生活更有奔头了。”
骆松山一边介绍,一边在地里翻开叶子、察看花生长势,“今年长势十分不错,又是个丰收年。”
在熊寨镇王大塘村,移步皆是风景,蓝天白云下,出了碧波荡漾的花生田,还有干净整洁的小院落,就连垃圾桶都是立着的“小花生”,一派和谐的田园风光。
近年来,正阳县花生产业呈现迅猛发展势头,24年蝉联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常年花生种植面积170万亩以上,产量54万吨,有85%农民从事花生的生产、加工、经营,被誉为“中国花生之都”。
那么,一粒花生为何拥有撬动县域经济的魔力?记者了解到,曾经正阳花生种植是“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大而没有品牌”。为让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实现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正阳县深耕花生优势产业,科技引领、园区示范、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形成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全产业链”,从一粒花生做起,为百姓铺就一条产业致富路。
“现在,村里建了1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集智能灌溉、信息收集、农田林网建设于一体,减轻了我们的负担,产量也一年比一年高。”骆松山说,正阳县还成立了“花生学校”,开展新型职业农业培训,教授花生种植技术,我们心里都是说不出的高兴。
科技“撑腰”,让正阳花生有了“底气”。近年来,正阳县积极引进、培育、推广优质高产花生新品种,现已达到良种全覆盖。其中,高油品种种植面积140多万亩,豫花37等高油酸品种种植面积20多万亩。建立了56万亩花生绿色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和30万亩花生良种繁育基地,每年为加工企业提供优质花生原料16.8万吨,每亩花生通过增产和优质优价收益达到2500元以上。
为更好地促进花生产业发展,在正阳县花生研究所的主持下,一批科研人员扎根田间书写花生科研“大文章”。针对正阳县花生生产实际,科研人员围绕改进种植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等,研发出配套高产栽培新技术,让正阳花生产业发展得更加风生水起。
“今年,我们的科研人员开展了花生新品种筛选,通过小区对比试验,对一些新品种进行了比较、鉴定,从中选出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交给农民种植,增加农民收入。”正阳县花生研究所所长余辉说,“我们筛选出适应当地种植的花生新品种6个,研发出了以起垄种植为主要内容的高产、优质栽培新技术,比以往平地种植的花生亩产高出近百斤。”
科研有成果,致富路更宽,小花生有了大名气,企业也纷纷慕名而来。截至目前,正阳县以花生油、休闲食品、花生饮料、花生蛋白、花生保健食品为主的深加工企业达到30家,提供就业岗位2万多个,人均月工资3000元,形成龙头带动、品牌集中、品类齐全的加工体系。
正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加快花生产业发展壮大,正阳县出台了若干奖励扶持政策,并加强科技合作、加强品牌建设。今后,该县将进一步调优品种结构、规范产业标准,让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共享丰收硕果,做好“花生文章”,“种”出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