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河南经济报 首席评论员 温献伟
据报道,最近有网友发现,在便利店买雨伞竟然也被“套路”了。货架上的雨伞林林总总,价格靠猜,扫码结账时才发现价格奇高。一位北京网友反映,她在便利店里挑了一把没有标注价格的雨伞,结账时才得知这把雨伞竟然要88元。
前有“雪糕刺客”,后有“雨伞刺客”。变相价格欺诈现象愈发引人关注。其实,如今暗藏在超市、便利店的商品“刺客”绝非上述两种。不少消费者都有这样的体验,一些没有标明价格或看似价格不高的普通商品,在结账时往往超出心理承受范围,让人猝不及防。一些消费者碍于面子,不得不硬着头皮买单。
明码标价是商家最基本的诚信行为和商业准则。诚信经营,童叟无欺,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这不仅是对消费者权益的尊重,也是商家谋求长远发展,赢得市场口碑的重要细节。但遗憾的是,某些商家出于盈利的目的,将目光盯在了商品价格上,通过使用欺骗性、误导性的语言、文字、数字、图片或者视频“套路”消费者。
显然,“刺客”出没的背后,原因很简单,就在于商家没有遵照规定对商品进行明码标价,即便明码标价,也往往会在价签上做文章。譬如混淆计量单位和概念。这种失规失范行为,不仅突破了商业道德底线,也违反了价格法规,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1日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已经正式施行。其中明确规定,“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进行明码标价,明确标示价格所对应的商品或者服务。”这项法规为商家变相价格欺诈行为划出了红线,也为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撑起了“保护伞”。
当然,再好的法规,亦重在有效落实和严格执行。这需要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遵照规定、严格执法、持续发力,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常态化监管机制,倒逼商家严格规范明码标价行为,自觉树立诚信自律的商业风尚,从而让变相价格欺诈等无良行为没有立足之地,确保消费者权益得到切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