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河南经济报 首席评论员 温献伟
近日,杭州市临安区市场监管局查处一起涉嫌养老诈骗案件。章某某、王某某以医生名义从事经营活动, 到处招揽年纪大的农村客户来验血诊断,不仅提供司机接送服务,还推荐所谓“神药”。该“黑诊所”没有任何执业资质,却已累计为500余人开展“疾病诊断”,不法收入达百万元以上。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反诈宣传在国内各大城市开展得如火如荼,各种反诈理念和方法深入人心。但毋庸讳言,在一些农村地区,反诈工作的开展还不尽如人意。近年来,专门针对农村地区尤其是农村老年群体的诈骗案件时有发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骗子将农村老年群体作为诈骗对象,看中的正是农村老年群众多属于留守人员,加之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农村老年群体的情感需求和健康需求难以满足。而且,由于信息相对闭塞,农村老年群体自我防范意识不高,所以, 一旦遇到“天上掉下的馅饼”和“嘘寒问暖”的骗子,难免上当受骗。
决不能再让农村地区成为反诈工作的薄弱环节乃至盲区。有评论指出:“骗子下乡,反诈也应下乡。”这提出的是一种方向、一种态度和行动,非常及时必要。在笔者看来,反诈下乡要想有所作为,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从严厉打击的角度来说,政府监管需要下沉一线,形成高压态势,不断“亮剑”,及时斩断伸向农村的黑手。另一方面,从事前预防的角度来讲,反诈宣传需要延长服务触角,充分发挥好基层组织和广大基层志愿者反诈宣传的“传帮带”作用,通过普法宣传、反诈培训、专项教育等手段,力争不留死角,全方位覆盖农村地区,以此增强农村老年群体的防诈骗意识。二者双管齐下,才能标本兼治。唯有如此,才既能有效震慑违法犯罪分子,也能为农村老年群体穿上思想防御的“铠甲”,通过防诈骗意识的入心入脑,促使农村老年群体建立起保障自身利益的牢固集体防线,避免成为骗子的“猎物”,从而让骗子无机可乘,彻底失去“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