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河南经济报 首席评论员 温献伟
据报道,眼下部分共享充电宝价格大涨,从原来的每小时1元涨到现在的每小时3元。有的共享充电宝更是离谱,充一个小时要6元,甚至一度出现过每小时8元、10元的产品,被网友调侃“比特斯拉充电都贵”,也由此收获了“共享充电宝刺客”的称号。
无独有偶,在共享充电宝涨价之前,共享单车集体涨价也曾引发公众吐槽。网友算过一笔账,对比公交车出行,共享单车骑行16分钟要花费2.5元,比2元钱的公交车还要贵。诚然,商家追求经济利益无可厚非。然而,“低价进入市场,收割客流之后持续涨价”这一做法却值得商榷。因为共享经济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占领市场,其实就重在一个“享”字,而“享”字背后,其实质就是要体现便民特性。
在笔者看来,产品便民不仅仅意味着使用方便,价格和服务更是衡量产品是否便民的重要指标。当价格甩开服务,呈现严重的不对称状态之时,又何言共享之“享”?近年来,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持续涨价,但相关服务却始终原地打转。公众消费体验越来越差,这是涨价之外,企业和商家必须正视与解决的问题。
企业和商家需要盈利,但要让公众针对每次涨价给予理解,就必须在提升相关服务上下功夫。换言之,也就是要让消费者感觉“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遗憾的是,价格像火箭一般蹿升,留下的却是一地鸡毛。譬如,共享充电宝时常归还不了,共享单车押金难退还、乱扣费、车辆存放点少等问题,虽然消费者颇有怨言,但总是久拖不决。因此,企业和商家不在提升配套服务上多想办法,一门心思通过涨价寻求盈利和扩张,这种做法虽然看似普遍,却是不明智的。
须知,消费者拥有“用脚投票”的权利意识。当消费者普遍感觉“不如随身带个充电宝”“不如乘坐公交车”之时,也就是共享产品的市场优势消失殆尽之日。而一旦没有了市场优势,又何谈占领市场?因此,企业和商家盈利固然重要,但更要注重提升相关服务,增加产品附加值,更好地便民利民,以此补齐发展短板,惟其如此,共享经济才有望站稳脚跟,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