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河南经济报 首席评论员 温献伟
中秋佳节将至,茅台官方出品的两款“茅台月饼”被炒得火热。不少黄牛纷纷加入倒卖这两款月饼礼盒的行列。原价318元的茅台流心月饼礼盒被加价到五六百元,有的叫价高达658元。对于倒卖现象,出品方茅台国际大酒店工作人员表示:“我们也没有办法。”
茅台作为享誉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品牌,长久以来,头戴他人难以企及的品牌光环。因此,不难看出,茅台月饼之所以遭遇市场爆炒,无非是“茅台+月饼”的配置组合成为关键因素,虽然两款月饼产品中并不含有茅台酒。其实,茅台玩跨界已经不是第一次。2021年,该酒店定价1688元的茅台咖啡口味月饼也曾引发热议和追捧;今年5月,茅台和蒙牛联合出品茅台冰淇淋,一上市瞬间又成了“网红”。可见,对于茅台官方而言,跨界产品只要和“茅台”二字挂钩,就立刻成为市场的“香饽饽”。但在笔者看来,归根结底这并不是产品本身“高大上”,而是茅台品牌溢价效应在起决定作用。
从这个角度来说,出品方表示“我们也没有办法”,看似也很无奈,情有可原。不过,简单一句回应,并不能让茅台官方置身事外。首先,出品方有不合理的概念炒作之嫌。因为两款产品都不含有茅台酒,但美其名曰“茅台月饼”。这种“自我贴金”营销宣传值得商榷。其次,为遏制天价月饼,倡导绿色节俭风尚,近年来,政府三令五申,屡屡加以制止。尤其今年,根据最新规定,单价超过500元的月饼产品已经被正式纳入监管。在此背景下,尽管“茅台月饼”官方售价300多元一盒,并没有违反相关规定。但在此敏感时期,出品方应该能够想象和预见,自带“光环”的产品很容易成为黄牛围猎和炒作的对象,以此轻易打破政府部门设置的价格限制。
故此,笔者认为,知名企业当然可以玩跨界,但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品牌和产品拓展应该遵循审慎原则,应该将社会效应与企业效应并重起来,等量齐观。换言之,黄牛固然应该严厉打击,然而知名企业玩跨界,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应在引领时代风尚、倡树社会责任方面起到榜样和表率作用。否则,即便你是“无心之举”,也难免被舆论和公众解读为“有意为之”,倘如此,岂不是“赚了吆喝,赔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