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 记者 杜美丽 通讯员 乔靖芬
初秋时节的“塞罕坝”国有孟州林场,一群身着橙色防火服的护林员,在林区穿梭,格外显眼,张军旗就是其中一员。
(资料图)
现年51岁的张军旗,名如其人,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33年如一日,将自己的青春、汗水奉献给了孟州自然资源事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待人,赢得了赞誉和肯定。
子承父业守林
说起护林情结,得从张军旗的父亲说起,他的父亲叫张春功,今年86岁,是国有孟州林场的一名退休老职工,一辈子扎根林区,从未改变。从小在林区长大的张军旗耳濡目染,热爱上了林场这片广阔天地,对绿色情有独钟。1989年9月,18岁的张军旗坚定地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当上一名光荣的护林员。
国有孟州林场现有林区面积2万亩,而张军旗所在的西虢护林点,管辖面积就达到了1万余亩。它位于黄河滩区,距离城区20多公里,国家级四好公路干线王园线横贯东西。王园线沿线居住着小浪底移民工程1万多居民,人员流动复杂,护林防火防盗有很大难度。但是张军旗却视困难若无物,带领2名护林员深深扎根这里,看护着林区。上世纪90年代初的护林条件十分艰苦,没有饭吃,张军旗就带头种庄稼、种菜;没有水喝,他就积极向上级申请打井。看着一同护林的同事们吃上了热饭和蔬菜,张军旗踏实地舒了口气。众所周知,黄河滩区风大、沙多,再加上住在平房里,夏天热得像蒸笼,冬天冷得似冰窖,除了巡逻护林,没有什么业余生活,很多人受不了这种苦,早早地离开了,只有张军旗饱含着热情和热爱,坚守了下来,而且一干就是33年。
守护一方家园
护林防火、人人有责,这是护林人的誓言。面对工作,张军旗倾注热情,练就了“看、说、跑、做”的“独门绝技”。
“看”好路线保资源。为了保障林区资源安全,防止盗采树木事件的发生,张军旗有时间就去林区道路野径转悠。根据地形特点,自绘了“林区分布图”。
“说”服群众多动员。张军旗十分注重与周边移民村的沟通互动,经常到村委和村里宣传护林防火,而且与村里很多人交上了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让群众从日常生活工作中做好护林防火工作,消除火灾隐患和偷盗隐患。
“跑”动打击严防范。林区面积大,护林人员少,不可避免会出现盗采伐木现象,一接到群众举报,张军旗立马一边向上级汇报进度,一边依据举报线索,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利用自己熟悉地形的优势,安排人员围追堵截嫌疑人员。长此以往,大家都知道西虢护林点有个随时出现在林区的张军旗,林区资源安全保障也因此更添一层。
“做”好巡护抓落实。为使林区资源不受损失,张军旗在重点区域、重点时段进行重点巡护,并对可疑人员进行重点监视。有时甚至会遭到盗木、盗沙、盗土者的威胁,但他从没畏惧。今年4月的一个后半夜,张军旗带班在林区巡逻时,发现几名可疑人员在偷采沙土,随即上前制止。对方不但不听劝,竟试图发动车辆逃逸。面对此情况,张军旗挺身而出,勇敢站在车前边,用身躯挡住同事。司机见到如此“拼命三郎”,立马乖乖下车,接受处理。事后,大家问军旗,当时为何有此胆量?他只是淡淡一笑地说:“为了保护林区资源不被破坏和丢失,当时也没想那么多。”
防火是林区的命脉。护林点旁边是孟州市的公墓,节假日前来上坟烧纸和燃放烟花爆竹的人很多,加之农耕时节天气干旱,林区草木丰茂,防火压力一年到头都很重。针对这一情况,张军旗往往及早入手,根据学到的防火知识和多年经验,提前安排好防火隔离带的位置,在火灾隐患重点区域清理积草树丛等,消除火灾隐患。积极与群众交朋友、拉家常,向他们讲解护林防火知识,从根本上解决盗伐林木、森林火灾事件。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孟州市黄河湿地生态环境的逐步恢复,如今的林区风景如画,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前来休闲游玩,无形中增加了防火工作的压力。张军旗就和同事们在显眼的位置张贴标语、竖立标牌,走家串户发放公约,或者在进林区路口设立检查点,昼夜值班,严格落实登记制度和各项防范措施等,对村民进行林业政策、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宣传,忙得不可开交。
就这样,他的脚步一遍又一遍丈量着这1万多亩土地,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子,吹尽了风沙日晒,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凛冽寒冬,从青葱少年到两鬓斑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谈及以后,张军旗笑着说,“现在的护林条件好多了,人员也增加了不少,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干下去的。”
人们常说,做一件事容易,坚持一辈子做一件事不容易。“张军旗工作起来,堪称拼命三郎,他任劳任怨、恪尽职守,面对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不气馁,不退缩。”领导和同事们这样评价他。“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干不成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守好树,护好林,就是我的本分事,只愿尽力做好。”面对赞誉,张军旗这样说。
在孟州“塞罕坝”林场,像张军旗这样的护林员还有很多。他们收入微薄,孤守寂寞,但他们却没有一句怨言,乐于奉献,与蓝天白云为伴,和绿地鸟虫为邻,默默守护着2万亩林区的安全,为孟州生态环境的改变奉献着青春、挥洒着汗水,坚守着最初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