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河南经济报 记者 刘学中 通讯员 王鹏 张丽娜
2022年以来,漯河市财政局结合本地实际,借鉴省级和外地市经验,积极开展市级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建设工作,目前完成了68项项目目录专项资金绩效指标体系建设,涉及39个市直部门、24个行业领域,可细化为55个行业类别、205个资金用途,共2225项指标,进一步健全了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为提升预算绩效管理质量和效率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1+6+N”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漯河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以来,不断健全完善相关制度体系,此次市级专项资金绩效指标体系建设完成,进一步夯实了预算绩效管理基础,是实现预算绩效全过程管理的重要举措,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高绩效结果的准确性可信度提供参考依据和标准。
二是预算绩效管理实效性更加突出。指标体系建设坚持定量为主,在制定的市级专项资金绩效指标中,定量指标1698项,占比76.3%,定性指标527项,占比23.7%,定量指标占据较大比例,指标标准可采集、可衡量、可比较,力求客观实用,体现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指导性、合理性和前瞻性。从编制2023年预算起,新编制的指标体系在开展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监控和评价等绩效管理工作中,将切实发挥指标库的基础支撑作用,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三是预算绩效管理科学性全面提升。漯河市充分借鉴省级和外地市经验,通过聘请专家反复论证、全市相关部门多次修改,制定的指标体系兼容省级绩效指标框架体系,符合漯河工作实际,目前该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指标体系由财政和相关部门共建共享,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最新政策和工作要求进行动态调整。指标体系建成后,市级各部门(单位)绩效指标设置从做“填空题”变为做“选择题”,部门编制绩效目标有“词典”可查可用,切实提高绩效目标编制质量和效率。
下一步,漯河市将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启动实施其他项目政策绩效指标体系和部门整体绩效指标体系框架建设,逐步构建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不断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促进财政资金更好发挥应有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