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河南经济报 首席评论员 温献伟
近期,伴随新冠肺炎疫情防疫政策的调整,一直备受热议的新冠保险再度引发关注。到底买什么保险,“阳”了能理赔?还有人担心,“阳”了之后是否会影响后续投保?谈及购买保险的作用,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不能预防新冠感染,购买保险可以适时提供帮助,如万一感染且引发其他症状,住院治疗医疗费用可以报销,一些产品还可提供住院津贴,补偿住院期间的收入损失等。
到底要不要购买新冠保险?随着感染风险的普遍加大,这是很多人非常纠结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如果没有做好风险评估,还需理性待之,不可盲目跟风。这里的风险评估,既有对自身健康的评估,还有对新冠保险产品的评估。其实,新冠保险从今年以来就一直饱受争议。2022年9月份,银保监会发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关于2022年第二季度保险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在涉及财产保险公司投诉中,涉及新冠疫情隔离相关保险等财产险其他保险纠纷2434件,占比24.22%。而据最新报道,目前市场已经下架多款新冠保险产品。可见,虽然新冠保险产品“看上去很美”,但陷入如此“被动”境地,也恰恰说明新冠保险产品作为特殊时期的健康“护身符”,并不十分让人放心。
眼下,新冠保险再度走向公众面前,尽管现在的保险产品已出现了很多变化,但可能依然难言尽善尽美。这在于,如此之短的时间内,新冠保险在产品设计及政府部门监管方面,总体还处在一个摸索阶段,并没有形成一套成熟合理的责权利界定体系。举一个例子,据报道,感染新冠之后,无论是抗原检测,还是核酸检测,并不是呈现阳性就能够理赔成功。因为这里面还涉及医学上如何界定确诊等问题,导致理赔过程较为困难和复杂。
再说公众对自身健康的评估。当前的一个趋势是,一些人对于新冠保险的需求,越来越侧重于重症医疗的保障。保险产品是人们处于“急难愁盼”之时的一个重要保障。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是否购买新冠保险,笔者认为,公众不仅要有自身健康的风险评估,还要具有理性的价值取舍。
新冠保险引发热议,整体而言,这是一件好事,表明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防护意识大幅提升。但毋庸讳言,倘若新冠保险产品只是图一时之勇,眼中看到的尽是“商机”,导致产品始终无法公平公正地明确责权利边界,那么,即便新冠保险“调门”再高,再向公众“大抛媚眼”,最终也无法成为公众眼中的真正“福音”和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