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河南经济报 首席评论员 温献伟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上海有农户将闲置土地作为“共享菜园”上网交易,提供租地种菜服务,每100平方米年租金1500元,日常种植、照料都由租户自己负责。消息一出,有人认为租赁菜园成本较高、耗费精力,租户自己照料时间久了容易产生倦怠,市场扩张潜力有限,农民要谨慎入局。也有人认为市民下乡种菜的生活方式眼下是一种潮流,对城里人和村里人来说是双赢。
平心而论,网友的观点都有一定道理,毕竟“共享经济”对于广袤的乡村而言,还是一种有待发掘和壮大的新产业、新业态。但总体而言,笔者认为,尽管“共享菜园”的“钱”景尚不清晰,但仍不失为有益的探索实践方向,需要我们倍加重视、合力推进。
众所周知,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是产业振兴。要实现产业振兴,就需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善于发现和发掘“共享经济”领域具有良好前景的产业。近年来,随着城乡融合步伐的加快,广大农民群众的诉求和愿景进一步呈现多元化,城乡供需亟待通过“共享经济”这个载体实现完美对接。故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共享菜园”现身网络,一方面可以有效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城里人在体验农耕文化中赢取自身利益,满足乡村“新村民”的愿望。
此外,一些地方着力打造“共享经济”模式的生动实践,也为“共享菜园”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模板,让“共享菜园”前景充满无限可能。譬如,杭州市临安区於潜镇潜东村发展“共享经济”3年来, 村民家庭收入、村集体收入都实现了大幅度增长。如2021年,“共享稻田”“共享厨房”“共享民宿”等模式带动村集体增收130余万元,其中参加共享平台的村民家庭户均增收两万余元。
由此不难看出,只要地方政府以广大农民为主体,倾听农民群众利益诉求,敢于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在大力推进城乡共建共融共享方面下足“绣花”功夫,精心培育和打造“共享经济”模式,就有望让诸如“共享菜园”等新产业、新业态,营造出“百花齐放,全面繁荣”美好格局,共同为乡村振兴赋能,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和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