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河南经济报 记者 刘学中
2022年以来,省财政始终坚持科技兴农、科技惠农、科技富农,统筹安排资金11.2亿元,聚力支持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效引导科技力量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服务下延,为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面向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强化技术创新支撑
坚持把产业需求与科研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安排专项资金4183万元,支持优质专用花生新品种培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花生智能农机降尘关键技术及设备研究等16项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实施,推动粮食安全核心关键技术创新攻关,提升农业技术原始创新能力。聚焦聚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加速推进创新服务平台落地落实,安排资金2.53亿元,支持生物育种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中原农谷高水平建设,有效集聚高端创新要素,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真正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农业发展硬支撑。投入资金3000万元,推动建立小麦、水稻、玉米等17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支持培育119名首席专家、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及其团队等科研人才,以科技创新破解产业效益低难题,有效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发挥县域综合集成优势,织密技术推广网络
坚持把县域作为统筹农业科技服务的基本单元,统筹资金2.4亿元,支持52个市县围绕本地优势产业培育科技型特色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加大重大引领性技术和农业主推技术示范推广,有效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在县域集聚,不断提升县域产业链农业科技服务能力。推动实施院县联动共建机制,安排资金3771万元,选派61个省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307个县选派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服务行动,支持洛阳农林科学院等单位848名科技人员参与“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促进种业技术成果转化,指导农民运用绿色技术、选育高产品种。
紧贴农民转型增收需要,延伸技术服务触角
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服务理念,筹措资金1.8亿元,支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养加能手、农村创新创业者、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等农村人才培育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农技推广特聘计划,从乡土专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养能手中招募特聘农技(动物防疫)员,深入开发当地农民创新能力。聚焦粮食和大豆油料生产,安排资金3.4亿元,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服务公司和供销合作社等主体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服务带动规模经营发展,支持各类服务主体集中连片开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托管等服务,提高技术到位率、服务覆盖面,实现节本增效和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