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河南经济报 首席评论员 温献伟
据报道,近年来,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创新推出食品安全监管新举措,让外卖骑手担任食品安全监督员,激发多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更好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赋予外卖骑手“食品安全监督员”新身份,眼下已经成为不少地方的共识和行动,这一方面表明政府部门对食品安全治理工作一以贯之的重视,持续致力于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另一方面也说明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并非一劳永逸之事,需要多方与时俱进,形成最大合力。
作为一种创新性措施,让外卖骑手担任食品安全监督员究竟能否取得成效?虽然目前政策还在“试水”阶段,预期尚不明确,但在笔者看来,无论选择怎样的解题路径,如果无法解决好以下三个前置性问题,便想要借助外卖骑手的“新身份”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监管,大概率只能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
首先是“能不能”。食品安全监督是需要一定专业能力的工作,不仅要掌握监督规范与技能,还要熟谙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因此,外卖骑手要想胜任这种“新身份”,岗位培训就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环节。如果不经培训、仓促上岗,势必在监督过程中“胡子眉毛一把抓”,由此遭遇极大被动。
其次是“敢不敢”。外卖骑手本身不具备执法权,在监督过程中一旦受阻,很容易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因此,这就需要市场监管部门、平台与外卖骑手之间建立起高效畅通的联动机制,让强有力的保障机制为外卖骑手“添信心、增底气”,以此免除后顾之忧。
最后是“愿不愿”。外卖骑手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时间成本的重要性。如今,“新身份”赋能外卖骑手,这种“劳动”付出理所应当地需要激励、奖励机制的加持。这方面,有的地方已经专门出台规定,对包括骑手在内的食品安全监督员进行积分管理,并与评奖评优挂钩。有的地方对考核合格的,允许其优先参加外卖配送行业“金骑士”评选。毫无疑问,这些奖励措施都有助于激发外卖骑手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在食品安全监督上尽职尽责。当然,在此基础之上,随着持续深入的探索实践,各地激励、奖励机制依然存在进一步健全完善的空间。
总而言之,“让外卖骑手担任食品安全监督员”政策初衷虽然甚好,但是要最大化地发挥其监督优势,还需要政府部门聚焦和解决好现实问题,全方位为外卖骑手参与食品安全监督“铺好路”,通过强化一系列制度保障,促使这项好政策、好措施落地、落实、落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