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河南经济报 记者 刘学中 通讯员 王满星
新野县财政局结合县域自然禀赋优势,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把“三农”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守紧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提升粮食种植生产能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高效节水灌溉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及维修养护,巩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供给保障能力。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引导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支持开展小麦、玉米全成本保险全覆盖,提高农业保障水平,推动粮食生产转型升级。2022年新建高标准农田六万亩,加快鸭灌和引丹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十亿斤以上。高标准农田坚持按区域整体规划,采取“集中投入、连片治理、规模开发”的治理模式,治理一片,见效一片,巩固一片,加快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着力巩固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惠民“一卡通”助力乡村振兴。作为河南省惠民“一卡通”管理首批试点县,该局就做好“一卡通”发放工作建立工作专班,完善工作机制,明确专人负责,严格工作标准,加强协调配合,规范操作流程,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惠农补贴政策落到实处。惠民补贴资金发放严格遵守《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河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相关惠农补贴政策监管强化纪律约束的通知》要求,确保补贴资金通过“一卡通”系统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
惠民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实现了“流程一张图、资金一条线、监管一张网、群众一张卡”,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着力构建“3+N”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农业强县。 支持做优做强肉牛产业,大力实施“1122”工程,积极推进皮南牛品种审定,推进科尔沁牛业公司重整,大力引进肉牛养殖、牛肉及牛副产品加工、文旅等产业链项目,建设国家级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努力把新野打造成全国知名的“中原牛城”。打响“新野蔬菜”品牌,大力发展精细菜、盆栽菜、设施蔬菜、绿色有机蔬菜、垂直蔬菜工厂,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型、基地型、流通型企业,加快建设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全国蔬菜交易中心、全国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培育壮大花生产业,努力引进行业领先的油脂加工、休闲食品企业,加快建设花生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豫西南最大的花生交易加工基地。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依托肉牛、蔬菜、花生优势产业,大力引进全国知名预制菜生产企业,建设食品产业园,做大食品加工产业。大力发展林果、花卉、中药材、黄酒等特色产业,加快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积极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康养、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实现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标准化、基地化、规模化发展,着力打造“一乡一特”“一村一品”。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该局保持过渡期内衔接资金投入总体稳定,不断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多点发力推进农业农村发展。
建立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该局加大对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制度规范与政策引领,通过优化完善考核激励办法,促进农业信贷担保机构不断加大对农业领域的金融资源投入。按照“政府引领、部门指导、基层联动”的方式,用足用好河南农担授信额度,充分发挥政策性农担公司产品“轻质押、低成本、高效率”的特色优势,为本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提供家门口的信贷担保服务。
强化财政衔接资金使用监管。该局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提升财政支持“三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将乡村振兴财政衔接专项资金和农业专项资金拨付下达、管理使用全过程纳入财政绩效评价,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健全事前、事中、事后项目资金监管机制,指导督促部门单位全面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扎实做好重点项目资金财政再评工作,注重抓好评价结果应用,确保专项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023年,新野县财政局将充分发挥财政部门优势,全力以赴在特色产业培育、项目支撑带动、基础条件改善、公共服务提升等方面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