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河南经济报 首席评论员 温献伟
“我们在市集投入各种费用共7万元,结果摊位装修等工作才做了一半,整个市集就开始拆除。”近日,一段摊主坐在摊位上哭诉的视频受到舆论和网友关注。媒体了解到,事发地是辽宁省沈阳市万达广场汽车小镇星夜市集。该市集在2022年7月开始运营,还被当地认定为“沈阳市夜经济示范(特色)市集”。但在2023年3月被全部拆除,这让许多前期进行了不菲投入的商户感到措手不及。
虽然媒体没有披露当地拆除市集的深层原因,但无论如何,这种提前不予告知的简单粗暴做法,真真切切地让广大经营者“伤不起”。据报道,为了能够成功创业,很多经营者不惜投入血本。有的经营者投入达30多万元,有的还借下了巨额外债。然而,随着市集的强力拆除,这些钱不仅打了水漂,白白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极大地挫伤了经营者的创业热情。
近年来,各地纷纷响应和落实国家发展“夜经济”的号召,在为个体经营者提供创业舞台的同时,也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助力当地经济发展。这本是一件多赢的好事。但毋庸讳言,诸如当地这样的“短命”市集绝非个案和孤例。个别地方在发展“夜经济”方面,由于存在形式主义作风,热衷走过场、秀花活儿,从而导致营商政策朝令夕改,任性随意。其结局往往是广大经营者利益遭受重创,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也随之降低,发展“夜经济”由此成为一句空话,沦为市井笑谈。
我们都知道,一个成熟市场的培育壮大,需要历经几年甚至数年时间。从当地这家被认定为“沈阳市夜经济示范(特色)市集”发展势头来看,前景可谓一片光明。然而,即便头顶光环,这家市集也就仅仅9个月的生存期便遭遇拆除。这不仅对满怀希望的广大经营者极不公平,对当地的营商环境是一种无形伤害。试想,一个动辄就热衷大拆大建的地方,如何确保营商政策的持续实施?怎样让投资者建立良好的评估预期?政府部门这种“失信于民”的做法,最终又何谈扩大招商引资,树立经营者坚定的投资信心?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每个个体的创业选择和努力都值得被珍视、善待和尊重。要知道,某项营商政策的出台,不仅是一种市场布局和落子,更是政府部门面向广大经营者的一份沉甸甸的承诺和责任。只有尽最大努力诚信履约、做好服务,才能更好地取信于民,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为市场发展增信心、添动力。一言以蔽之,个体经营者努力奋斗和政府部门保驾护航,唯有这种“双向奔赴”,才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发展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