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河南经济报 首席评论员 温献伟
近日,“沈阳一街道沿街店铺被统一规定黑底招牌”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多段视频显示,涉事地的沿街商铺包装为黑色,招牌也是黑底白字。对此,当地街道办事处回应:此处打造的是“景观路”,系历史文化街区。
这种“画风”似曾相识。近年来,有些地方上演过类似的“闹剧”,也都给出了千奇百怪的理由。就像这次街道办事处的回应,美其名曰“打造景观路”,但如此清奇的审美观,无论如何也难以让公众领略到“文化”的味道。
规范管理街头的店面招牌,当然具有必要性。譬如,一些招牌为了吸睛、博出位,其内容违反社会公序良俗,就需要相关部门及时出手。但在正常情况下,城市管理部门非要在招牌颜色和字体上较真儿,设定“规定动作”,就难免让人反感。正如评论区有网友担心:清一色的“黑白配” ,让婚纱婚庆店如何是好?
近年来,虽然一些地方在统一店面招牌工作中并没有收取费用,初衷也是为了提升城市形象,但多数商家并不买账。这显然是城市管理部门聚错了焦、用错了力,导致“好心办成了坏事”。实际上,一座城市的繁华,很大程度上需要色彩的调和。鳞次栉比、多姿多彩的店面招牌,就是窥视和彰显城市文化风格与个性的载体。倘若店面招牌统一“脸谱化”,千人一面,不仅是对城市商业个性的抹杀,也凸显城市管理部门行政作风的草率。
走笔至此,看到一则新闻,同样是统一管理店面招牌,一些地方的做法就赢得了商户点赞。城市管理部门根据周边环境规划不同的店铺招牌底色,由店主选取喜欢的颜色和字体,并注重保留老招牌的特色。这种暖心做法,不仅是对商家权利的尊重,更是对营商环境的一种保护。
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有时候并不是效率的体现,而是任性行政的标签。对此,城市管理部门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