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河南经济报记者 谷太磊 通讯员 田倩
今年以来,济源示范区将人居环境整治与“五星支部”创建工作紧密结合,强力推进“一宅变四园”,科学编制村庄规划、修建道路、管网、广场、游园等场地。积极引导群众对房前屋后闲置地、荒废宅基地进行“改头换面”,推动和美乡村增靓添彩。
全面规划设计,因地制宜整治提升。根据不同村庄功能定位,把盘活利用废闲宅基地、废旧房屋、废旧坑塘、废弃破瓦、废弃柴草、废旧老物件与打造“四美乡村”“美丽庭院”全域环境整治等工作结合起来,同步谋划、统一规划、整体实施。
发展庭院经济,释放乡村振兴新活力。鼓励各镇(街道)对清腾出的土地,面积较大的,种植果树、蔬菜、瓜果;面积较小的,由村(居)委会清理后改造成实用的游园或花园,让“残垣断壁”逐步向“美丽经济”转化。目前各镇(街道)通过大力开展“一宅变四园”,村集体经济收入220万元,实现农民增收425万元,发展冬凌草、蔬菜等种植业实现产值 1172.5 万元,养殖业产值217.8 万元,庭院加工业产值 1745 万元。
统筹保护改造,美丽乡村提颜增质。依托村庄自然风貌,积极推进“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和美乡村建设。利用老宅基地整理过程中留下的青砖、青瓦、枝丫、青石板、磨盘等材料铺设小路、垒砌镂空花墙、栽种篱笆围墙、制作微景观等,切实保持村庄古朴自然、原汁原味的村风村貌。开展综合利用,改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场所,建村史馆 5 个、民俗馆 4个、民宿 31个、停车场 82 个。承留镇大沟河村将粮站旧所闲置房屋改建成3座现代建筑并优化区域景观布局,花石村将大量闲置荒地、空闲宅基地打造了“三治融合”主题公园,玉泉街道陆家岭、石牛、东马头等居委会利用旧轮胎、石材废旧材料等制作景观小品,用于点缀装饰空闲宅基地。
健全机制推广,提高群众参与意识。充分利用村级大喇叭、宣传车、微信群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一宅变多园”的意义,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建立“积分制”、“门前三包”等制度,全方位、多途径鼓励动员群众扫好各自“门前雪”,积极推进危旧房屋、残垣断壁拆除工作,对有意愿翻建的房屋,实行边拆、边批、边建;对长期无人居住的房屋,由村(居)委会进行统一拆除,拆除后由农户自己种植蔬菜、果树等,实现“一宅变四园”,并教育引导群众改陋习、尽义务,树立文明和谐的乡风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