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北方城市又进入了供暖季节。有数据显示,今年煤炭价格与2011年煤价高点相比,下跌了54.63%。但不少城市居民却难以享受煤价大跌理应采暖费下调的好处。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煤炭和石油都属于大宗商品,采暖费应该像油价一样,与煤价联动起来,随着煤价做出相应调整。有内部人士也透露,发改委相关部门也觉得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早该落实,但受各方面限制一直未能施行。
实际上,根据200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建立煤热价格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规定,煤炭价格的波动应和热价挂钩,一方浮动,另一方亦应随之调整。在这样的煤热联动制度下,取暖费大体应随煤炭价格变化而变化。那么,为何煤炭价格已经下降,取暖费却“岿然不动”?
供暖费“坚挺”有多个原因,供暖成本不公开、不透明是其中之一。企业的供暖成本到底是多少,合理回报应该是多少,拿了政府的补贴有多少,这些账目居民必须准确知道。但事实上,多数供暖企业往往把这些数据锁进“保险柜”,所谓“亏损”往往是自说自话,在不公开、不透明的情况下,自然难以得到社会认同。
说到底,供热价格铁板一块、煤热联动难以有效落实,从根本上讲是垄断惹的祸。许多城市冬季供热市场被一两家企业所占据,难以形成竞争,加之供热具有一定的行业特殊性,与供电有着相似之处,需要建设管网,一般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很难插得进来,这就容易形成“一家独大”的价格垄断。
供暖问题关系着民生“温度”,检验着市场发展以及政府的管理水平。为此,一方面必须公开供暖成本,以缓解民众的质疑情绪。供暖费透明化,应当由独立的第三方审计部门对供暖成本进行详细审计,并剔除成本中一些不必要的因素,例如部分供热企业因管理不善造成的损耗就不应该由消费者来承担,保证审核过程的公正,公开供暖成本,接受公众监督;另一方面,城市居民供热除了具有公共服务属性,还具有市场化性质,有关部门要严格贯彻和完善煤热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打破供暖费只涨不跌的格局,充分保障群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