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记者从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处获悉,6月集合信托产品发行规模小幅增加,成立规模反弹回升。
从功能上看,6月份融资类集合信托产品占比大幅下挫,而投资类产品比重反弹回升。
业内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房地产类信托产品中股权投资类产品或是6月集合信托成立规模回升的关键。
此外,记者采访了解到,在“两压一降”的严监管背景下,集合信托业务重要性凸显,标品信托和股权投资类信托是目前集合信托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他创新业务的规模暂时还未有大幅增长的迹象。
成立规模反弹回升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相关数据显示,6月共计发行集合信托产品2437款,与前一个月同时点相比增加9.92%,发行规模2023.65亿元,与前一个月同时点相比增加3.02%。
“一方面监管严控通道信托规模,致力于提升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集合信托业务在信托公司业务中地位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部分信托公司持续发力标品业务,加大对集合类信托产品展业力度。”用益信托研究员喻智表示。
成立方面,6月集合信托市场有所回暖,成立规模反弹回升,具体来看,共计成立集合信托产品2614款,与前一个月同时点相比增加35.44%,成立规模1458.30亿元,较前一个月增加16.32%。
对于6月集合信托市场出现的回暖,喻智告诉记者,与标品信托和股权投资类信托均有较好的表现有关,体现了信托行业业务转型初具成效。
“今年以来,尽管相较于2019年和2020年,集合信托产品的成立规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但从成立数量来看,集合信托的走势表现出相当的韧性。”喻智补充称。
记者了解到,从6月份的情况看,投资领域方面,房地产类信托产品的成立规模有显著的增长,而房地产类信托产品中股权投资类产品或是6月集合信托成立规模回升的关键。
喻智指出,在“两压一降”的严监管背景下,集合信托业务重要性凸显,标品信托和股权投资类信托是目前集合信托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他创新业务的规模暂时还未有大幅增长的迹象。
融资类占比下挫
记者注意到,在6月份,融资类集合信托产品占比大幅下挫,而投资类产品比重则反弹回升。
具体来看,6月融资类产品规模占比39.87%,较5月减少8.43个百分点;投资类产品规模占比58.35%,环比增加个9.19百分点;事务管理类产品规模比重由2.53%下滑至1.78%。
有分析认为,在融资类业被压降的大背景之下,投资类产品规模比重上升有两大动力:一是标品信托业务的发展,二是传统业务的“非标转标”改造,如股权投资、资产证券化、REITs等。
喻智表示,2018年以来,在通道业务被压降、转型创新业务难以带来足够的短期收入的情况下,信托公司普遍加大了融资类业务开展的力度,以满足业绩要求。
“而期间信托风险资产的明显增长与融资类信托的发展速度有一定内在联系。为防范风险,监管层对融资类业务的压降目标已成定局,业务转型是信托公司的主要任务。”喻智进一步指出。
记者注意到,作为融资类产品中主要形式之一,贷款类信托产品的新增规模及比重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其中,6月贷款类集合信托产品成立规模310.87亿元,同比减少63.22%。
而相比之下,股权投资类信托产品有较为显著的上行趋势。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数据显示,6月股权投资类产品的成立规模为225.9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45.87%。
“2020年下半年至今,股权投资类信托产品的成立规模有了较为明显的上升,在集合信托市场逐渐站稳脚跟。”喻智表示。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来看,房地产类信托产品是股权投资类业务发展最快的领域,一方面其余形式的房地产类产品的合规要求具有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三道红线”之下房企融资需求出现明显转向,主要体现在减少有息负债比重,增加权益类融资规模。
收益率小幅下行
6月集合信托产品的平均年化预期收益率小幅下行,为6.74%,与前一个月同时点相比减少0.11个百分点。
喻智告诉记者,2021年以来,集合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年化收益虽出现过短暂上行的情况,但从长期来看,2018年以来收益下行趋势尚未结束,目前处于缓慢下行通道。
而对于近期集合信托产品收益下行主要原因,喻智从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是宏观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2021年上半年国内货币政策保持稳健,流动性整体并不紧张,加上央行对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下行的政策指引和国常会关于“降准”的说法,无疑再次引燃了流动性宽松的预期。集合信托产品的平均收益预期很难出现大幅上升的情况。
二是资产荒的影响。防风险依旧是信托行业2021年主要工作目标之一。新冠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主要体现在部分行业,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仍在,而信托公司在寻求项目仍偏重于房地产和基础产业,工商企业领域的展业依旧有限。在监管层对特定领域的重点关注之后,加上信托公司的目前展业本身偏谨慎,展业空间上受到限制。
三是行业转型的影响。首先是传统非标业务受限,高收益产品青黄不接,相当部分融资类产品的平均年化预期收益率目前降至7%以下。其次是标品信托、股权投资类信托产品和非标转标形式的产品数量增加。
其中,固定收益类的标品信托的平均收益相对较低;而非标转标多通过资产证券化、认购私募债等方式进行,流程拉长,成本增加。业务转型对信托产品的收益走势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