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美智库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发文称,尽管英国脱欧增加了金融波动风险,但它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影响不大。长期来看,西方经济衰退和中国经济崛起的势头会持续下去,英国脱欧对中国经济有利。
脱欧派赢得公投后,世界各地股市立即大幅跳水,但中国是一个例外: 6月24日沪指下跌1%,但在27日即超额反弹。在短期内,英国脱欧会将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消极影响,欧洲GDP和贸易增长都会因此放缓,而欧盟正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然而,中国经济的出口导向程度早已降低。全球金融危机后,净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约等于零。起初,中国为填补减少的外部需求启动了旨在鼓励投资的大规模刺激计划。目前,这一措施导致了房地产、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产能过剩,投资增长也随之放缓。但由于消费成了需求主体,所以中国GDP增长趋势依然稳定。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持续增加,贡献比例将超4%。
文章称,中国经济已开启良性循环:工资增长速度适宜,在过去一年中超过10%;消费增长促进了服务业增长,服务业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又维持了就业市场需求。因此,文章预测,尽管潜在问题较多,但中国依然会把重心放在维持内需而非促进出口上。
中国新增长模式的另一特点是,对外资本流动稳定,而国内投资缩减。英国过去是中国对外投资者最青睐的区域之一,因为它被视为进军其他欧洲国家的入口和跳板。现在,中国企业需要重新考虑这一战略,但调整并非难事。美国一直是中国大部分海外投资的目的地,英国脱欧后,这一趋势可能会增强。
当然,英国脱欧确实会使中国汇率政策复杂化。美元和日元走势坚挺,而英镑和欧元则双双下跌。在过去的全球经济危机中,中国一直都扮演着稳定促进器的角色,但6月27日中国央行表示并不希望人民币跟随美元持续上涨。在理想情况下,他们希望达到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汇率的相对稳定。这一政策可能会刺激资本外流,增加金融风险。但中国央行仍有能力控制资本外流趋势,从而保持贸易加权汇率的稳定。最后,从更大的地缘政治角度看,中国似乎是英国脱欧的大赢家。欧洲的国际影响力将会下降,而且它将把注意力集中在英国脱欧谈判、移民控制和维持欧元区稳定等内部事务上。美国的注意力也可能会被欧洲面临的挑战所转移。这将为中国提供更多机会。例如,中国希望其市场经济地位得到承认,因为这对反倾销裁决具有象征性和实际性的意义。中国还在同美国及欧盟进行投资条约谈判,但由于目前中国拒绝放开许多重要领域的投资,所以它提供的优惠条件对美欧而言吸引力有限。文章预测,脱欧后的英国可能会急于强化与中国的联系,因此它可能愿意就市场经济地位和投资交易做出欧盟不愿做出的妥协。英国脱欧本身也许并不那么重要,但最终人们可能会发现这正是欧洲衰落和中国崛起的一大信号。
(来源:Brookings 摘译:财政部亚太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