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脱欧公投等风险事件引发全球避险情绪升温的背景下,6月内地债券市场呈现回暖走势。在部分市场人士看来,下半年债市环境将好转,但投资者仍需“保持冷静”,尤其要留心债券市场偿还高峰的来袭。
长期限债券收益率下行
伴随着英国脱欧公投引发市场避险情绪升温,6月内地债券市场行情出现快速上涨,利率债收益率总体下行,且除1年期利率债外,其余长期限债券收益率均经历明显下行。
据了解,在经过6月下旬以来的上涨后,当前10年期国债和国开债收益率已基本降至年初低位,期限利差进一步收窄。在此情况下,对于下一阶段利率能否延续下行态势,市场分歧也在增大。
事实上,不仅仅在我国,海外主要发达国家长期国债收益率也纷纷下行,尤其是10年期美债收益率,其在上周五无视强劲的美国6月非农就业数据,收盘下跌2.1个基点至1.366%,打破上周二收盘所创的历史最低位1.367%。
业内人士表示,离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已经有一段时间,尽管市场在此后的第一周消化了部分脱欧可能带来的实质冲击,但脱欧所造成的真正影响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才会逐步呈现出来。预计全球央行的宽松化进程可能会再度开启,从而进一步压低利率。
“在这种宽松预期下,尽管各国央行并未有实质性行动,但市场已经行动,赶在各大央行宽松政策出台之前尽量买入债券资产。”上述业内人士称,上周全球债券收益率继续走低并再创记录低点。即使美国于上周五公布的6月份非农就业数据强于预期,也并未能改变市场对美联储年内不会加息的看法,海外投资者对美国债券的配置需求也未曾减弱。
超长期利率债配置价值较弱
在海外投资者和国内投资者对债券配置需求同步增强的情况下,外加国内利率债供给开始减少,债市后市走势如何?市场人士指出,在重要经济数据密集公布前,机构情绪仍偏于谨慎,加之近期市场风险偏好有所升温,经历前期大幅上涨后,债券市场出现小幅调整基本符合市场预期。短期来看,若经济基本面依旧疲软,加之机构配置需求强劲,整体将利好债市表现,但若经济基本面有改观迹象,债市短期调整或难言结束,综合而言,债市短期料延续震荡格局。
再把目光聚焦到长期限品种上,可以发现近几个交易日,超长期限债券收益率同样出现小幅下行。对此,华创证券齐晟认为,超长期限债券收益率下行主要源自于债券市场做多热情的延续,品种上从10年品种过渡到超长期的品种。
那么,就目前来看,超长期利率债是否有投资价值?齐晟表示,从配置角度看,超长期利率债跨越几个经济周期,一般而言只有当绝对收益率在历史均值之上的时候,才有配置价值。而目前超长期利率债利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附近,很明显,这样的利率品种并不具有长期配置的价值。
此外,从交易价值看,齐晟指出,超长期利率债的回暖得益于前期10年利率债利率的下行。但是近几个交易日看,10年品种已经充分反映了市场对债市的乐观预期,后期利率下行的空间非常小,甚至还会上行。而且目前超长期利率品种和10年利率品种的利差并不高。
实际上,从交易策略上看,由于超长期利率品种的流动性较弱,在交易行情中更应该提前介入并且提前撤出。“当10年利率债都已经开始调整后,交易行情的结束也是必然,如果这个时候豁然介入超长期利率品种,一旦资金面有所收紧,或者做多情绪发生逆转,超长期限品种可能由于流动性问题而出现更快的下跌。”有券商分析师指出。
偿债高峰来袭需关注
展望下半年信用债市场,一个需要关注的因素便是偿还高峰的来袭。据东兴证券统计,今年下半年,我国债券市场到期偿还量达2.56万亿元,远高于上半年的2.1万亿元。
中投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田元强称,信用债集中到期,那么发行人就需要筹措资金,面临的流动性压力就比较大,信用违约事件可能比较容易集中爆发。像煤炭、钢铁这类产能过剩行业的压力比较大,因为银行在抽贷,压缩这些行业的贷款。
东兴证券表示,根据Wind统计,煤炭、钢铁两大行业2016年二至四季度累计债券到期规模分别为3088亿元、2310亿元,且为最高记录,分别较去年同期增32%、41%。同时,债券市场年内整体的到期规模也将攀升至顶峰。如钢铁等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8月开始将是债券到期高峰,预计届时约有800亿元债券到期,10月和11月将有大约900亿元债券到期。值得注意的是,过剩产能行业到期偿还与发行不匹配,这类公司的偿债能力或将进一步受到考验。以煤炭和钢铁为例,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大型煤炭企业亏损面超过90%,行业利润总额仅441亿元,是2011年的十分之一,而负债总额则同比增长10.4%至3.68万亿元,90家大型煤炭企业负债总额高达3.2万亿元。另有中钢协发布数据显示,中国大型钢铁企业2015年平均负债率为70.06%,同比上升1.55个百分点。
东兴证券分析师郑良海表示,债市中最大的风险仍然是违约风险,如果未来信用债的违约事件连续出现,将会对债市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促使高风险信用债出现下行,但会利好国债和高评级信用债的走势,预计未来债市的信用风险将大于市场风险,投资者需谨慎对待高风险债券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