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16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701.88万吨,累计成交额3.55亿元。
这是全国碳市场“满月”交出的成绩单。据悉,全国碳市场自7月16日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市场交易活跃、价格稳中有升、运行平稳。开市当日,碳配额开盘价为49元/吨,而截至8月16日收盘,价格为51元/吨。
那么,下一步,交易所将从哪些方面发力?一个高质量的碳市场应该具备哪些特征?如何建设高质量的全国碳市场?
首月交易量缘何不高
“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和运行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碳排放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的技术创新,通过低成本实现30/60目标的重要抓手。”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在8月13日举行的“碳中和高峰论坛”上表示。
赖晓明提到,自开市以来,总体上全国碳市场价格波动相对平缓,有涨有跌、稳中有升。但同时,全国碳市场整个的交易规模还比较低,日成交量几万吨、十几万吨的时间比较多,50万吨以上的很少,交易量不高。
交易量不高的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市场刚刚启动,很多企业还没有完成开户工作。到目前为止,企业的交易账户开户率是80%左右,也就是2162家当中有差不多1600家完成了开户。企业的资金账户的开户量比较低,这就影响了企业入市操作。
二是这次纳入交易的企业当中,大多数是没有参与过地方试点交易的,也就是说这些企业对碳交易有关的流程、管理方法、管理意识的理解都还有所欠缺,企业参与市场交易的意愿目前还有待提高。
对此,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碳市场交易量暂时性或阶段性的交易量不高是很正常的现象,这也说明了我国的碳指标配额分配机制是比较合理的,符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实际运行模式和发展趋势。如果一开始就交易量火爆,说明有的企业或碳排主体非常缺乏碳指标额度,迫切需要从市场购买碳指标,从而没有给出碳减排企业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的时间与空间,这种被动式的发展模式显然不是国家设立碳交易市场的初衷和目的。
祁海珅进一步解析,随着各企业和减排主体自身的发展和经营的需要,“自力更生、自我革新”努力减排的积极性会被提高,会努力实施各种减排措施和方案,而实在没有办法了,才会去碳交易市场购买碳指标,用于扩大经营或者弥补缺口,这就会使得企业和减排主体的利润考核指标受到影响,更加刺激下一步的努力减排行动,这就是碳市场交易机制的“市场化调节”能力的作用。
“所以说,我们要用动态发展的思路和眼光来看待这个碳市场的发展,让它发挥出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调整的‘优化器或调节器’作用。减排主体都有压力,但这绝不是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也不应成为发展的负担和障碍。”祁海珅补充道,随着碳核查范围的加大,其他几个行业参与交易的主体就会增多,经济高速发展和企业自身经营发展的需要,都会促进碳市场交易量的增加。不能像看股票或基金等交易市场的眼光和思路来看待碳交易市场,这是完全不同的交易机制和模式。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都会促进碳市场的积极交易行为。
对于交易量不高的情况,赖晓明表示,下一步要重点做的工作,一是服务好企业的开户,希望企业进一步加快开户的工作。二是针对企业对碳市场不熟悉的情况,再进一步地开展企业的培训和能力建设工作。
同时,交易所重点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确保市场运行规范、合规。二是维护市场平稳,让价格在合理区间波动。三是积极提高交易规模,提升流动性。
高质量碳市场长啥样
全国碳市场还属于起步阶段,建设和完善工作还非常艰巨,还需要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
那么,一个高质量的碳市场应该具备哪些特征?赖晓明提到了六个方面:
一是政策要清晰稳定,法规制度健全。要减少政策和制度上的不确定性;
二是运行机制要合理,并且能够不断优化。这个机制包括分配机制、交易机制、监管机制和市场调节机制;
三是交易规模要比较大,流动性要比较高。一个市场的繁荣主要体现在交易的规模和流动性等方面;
四是价格波动平稳,要避免市场的大起大落。要尽量避免单边上涨、单边下跌以及市场在一个阶段内剧烈波动,这些都不是一个健康成熟市场的表现。同时市场的价格信号要清晰有效,要能够有助于引导企业去节能减排,引导资金技术能够投入到应对气候变化方面;
五是交易主体多样化。要扩大控排企业的范围,把机构投资人纳入市场;
六是交易品种要丰富。除了现货以外,还要推出相应的衍生品市场。未来还要推出期货,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市场。
因此,赖晓明认为,围绕建设高质量的碳市场,“十四五”期间应该从以下八个方面着力推进工作:
第一,完善制度体系。目前生态环境部制定了碳市场的管理办法和三个规则。国务院也在抓紧推进条例的制定。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也拟定了相关的一些实施细则,正在报备主管部门,尽快落实实施。
第二,扩大市场的覆盖范围。现在是电力一个行业纳入碳市场,明年应该有两到三个行业会纳入碳市场。他希望在“十四五”期间,能够把八个重点行业全部纳入到碳市场体系来。
第三,尽快引入合格投资人入市。投资人对一个市场来讲非常重要,对市场的繁荣、活跃、稳定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投资人在市场上的目的是为了挣钱,所以他们对价格非常敏感,市场操作的活跃性也非常高。按照试点的经验,在试点的交易量当中,投资人参与的占2/3以上。另外金融机构作为投资人的一个群体,它们的参与也非常重要。目前试点市场有1到2家金融机构在参与。他表示希望金融主管部门能够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利用金融机构市场成熟的经验和风险管理能力,参与碳市场。
第四,探索建立流动性提供商机制。一个市场的流动性也是市场健康的重要标志,流动性提供商机制在国际市场上都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全国市场也应该在主管部门的统一管理下,积极引入流动性提供商,来增加市场的活跃度。
第五,完善核查报告监测机制(MRV机制)。核查报告监测直接决定了企业的配额分配和清缴履约,对企业市场的供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不断地提高MRV的质量,对这个市场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第六,优化分配机制,逐步增加有偿发放比例。现在是以免费发放为主,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对企业排放约束的进一步增强,应该逐步增加有偿发放的比例。按照国际市场的经验,有偿发放对企业增加碳市场的管理意识,活跃、稳定碳市场,都非常重要。
第七,稳固推进产品创新。在积极推进建设全球最大的碳现货市场的同时,也要努力推进期货等衍生品的发展。可以按照从非标到标准,从场外到场内的顺序,逐步推进衍生品的发展。他表示当前正在抓紧研究碳的掉期、碳的远期等相关产品。
第八,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协同监管机制。碳市场的覆盖面很广,它本身既是一种权益,又是一种商品,又有一定的金融属性。所以,对碳市场的监管也是多维度的。一方面要明确全国碳市场自身的监管,加强以生态环境部为主的监管体系的建设。第二,也要在涉及碳交易的金融方面,加强金融领域的监管。他建议金融市场监管部门一起建立一个长效的金融监管机制,明确各个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推动碳金融的发展。
为应对CBAM(碳边境调节机制)造成的碳税压力,全国碳交易体系将对标EU ETS(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参照EU ETS改革的路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一步将主要在覆盖行业、配额发放方式以及交易产品上进行深化。
看好三条投资主线
随着碳交易市场体系的建立,哪些领域将受益?
华宝证券认为,全国性碳排放交易市场已经开市,碳交易市场将逐步从区域试点阶段过渡到全国交易阶段。碳交易市场体系的建立一方面有利于高排放企业通过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排放,排放配额的市场化交易手段为其提供安排动力及经济性支撑,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企业也将受益于自愿核证机制的推广,通过CCER交易实现企业价值重估,同时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初期对于相关系统建设需求较大。重点关注可再生能源、高排放龙头及第三方服务等领域的相关投资机遇。
“碳达峰、碳中和是事关民族永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也将是长期的工作。从海外经验和国情实际看,政策制定的理念将是平稳、有序。碳交易市场是双碳行动的重要手段,我们持续关注三条投资主线:一是碳监测、碳数据、碳金融;二是清洁能源运营商及实现碳减排的运营商;三是高排放工业部门内的产业升级。”首创证券指出。
国泰君安证券表示,在碳交易价格上升叠加央行绿色信贷政策的背景下,推荐垃圾焚烧和再生资源两个板块。一是垃圾焚烧,生活垃圾焚烧是生物质能源的重要部分,将在碳减排推进过程中通过抵押CCER等方式获得融资支持,降低财务费用率,同时改善现金流;二是再生资源行业,具备隐形碳税创造能力的再生资源类龙头为受益标的,如再生PET、再生油、再生金属等行业的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