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大动荡”的前提下,宋都股份(600077.SH)强势拿下12天8板。宋都股份跨界投锂背后,暗藏什么“玄机”?
3月16日,宋都股份开盘价4.79元/股,涨幅6.92%,开盘4分钟跌至4.45元/股,随后拉升至涨停。截至收盘,报4.93元/股,总市值来到66.07亿元,最近12个交易日累计上涨82.59%,累计换手率为88.65%。
3月15、16日龙虎榜显示,国泰君安证券有限公司海口国兴证券营业部两日累计卖出7970.99万元,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两日累计卖出4450.6万元,16日买卖净差为-4023.2万元。
宋都股份在16日当即发布了关于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公告称,公司股票价格于2021年3月10日,2022年3月11日,2022年3月14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2022年3月15日公司股价再次涨停。公司对有关事项和风险说明中包括公司股票2022年3月1日至3月15日区间涨幅达65.93%,同期地产板块(申万一级行业指数)累计跌幅12.41%,上证A股指数累计跌幅11.50%,公司股价波动严重背离板块和大盘;公司就问询函中提及的内幕信息相关工作仍在核查,导致项目后续推进进展存在不确定性;公司有3.93亿规模的19宋都01公司债即将于2022年5月30日到期,届时会对公司现金流支出有一定影响;公司为控股股东提供的存单质押担保余额尚有28.37亿元未解决。
截至2022年3月15日,公司静态市盈率为17.04倍,公司所处行业“房地产业”静态市盈率为6.92倍,公司当前的静态市盈率是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2.46倍。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宋都股份大股东宋都控股持股4.69亿元,质押比例已经达到了92.94%,占流通股的35.01%,且质押已经多次办理延期;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裁俞建午持股1.31亿元,质押占比为73.54%。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说道:“大股东质押股票用来换取贷款或其他信用流动性,代表公司或大股东现金流并不富裕,而且还缺少融资手段,只能通过质押缓解,大面积股权质押会导致如果股票下跌触及平仓线,股东无法追加保证金的前提下,被强制平仓。”
宋都股份近期的上涨或与跨界投资锂矿消息刺激有关。在1月5日宋都股份宣布进军锂产业前后,4天拉了4个涨停板,3月13日,宋都股份宣布其控股子公司宋都锂科与启迪清源(上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西藏珠峰(600338.SH)等相关方签订协议,拟垫资16亿元参与相关项目。此后,宋都股份又是强势连封3板。对此,深圳百仑基金投资总监胡超接受银柿财经记者采访时说道:“宋都股份目前上涨原因与参与锂矿有关,其过去主营房地产,综合负债率较高,因而财务弹性较大,而公司的子公司参与锂矿将有望使其价值得到重估,也给了市场较大想象空间。”
“但就目前而言,公司杠杆较高,投入锂矿业务后财务改善周期还具有不确定性,投资者追高入场时应该注意风险”。胡超补充道。
值得一提的是,宋都股份刚发布参与A股公司西藏珠峰海外盐湖提锂项目的公告就遭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问询,问询函里表示宋都锂科作为联合体的牵头单位,负责项目的垫资、供货、运营等财务资助,但是公司根本不具备盐湖提锂建设的专业知识储备、技术、人员。此外,宋都锂科需垫付全部合同设备款16亿元,并按8%的年利率收取利息,根据宋都股份披露的三季报来看,截至2021年9月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77.23亿元,其中受限资金39.41亿元,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20.41亿元,16亿对宋都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
从宋都股份在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投资者们的确看到了投身锂矿给公司股价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殊不知,公司还背负着巨额亏损、公司及实控人多次被罚等负面消息。根据业绩预告,2021年度,宋都股份预计亏损3亿元至4亿元,其表示亏损主要原因为自持房产,宋都股份根据租金现金流折现现值与账面历史成本比较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拟计提金额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约为-2.3亿元至-2.9亿元。2021年7月,宋都股份退回了一宗于杭州首轮集中供地中获得的土地,代价为损失5000万元预约申请保证金。
记者注意到,上海证券交易所问询函里提及到让宋都股份补充披露内幕信息管控情况,在内幕交易上,公司实控人俞建午也有“前科”,2021年12月,俞建午收到证监会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因内幕交易被没收违法所得3679.31万元,并处以1.1亿元的罚款,早在2012年8月俞建午就因非法利用他人账户从事证券交易领过证监会的罚单,被处以30万元的罚款。
除此之外,宋都股份在2021年1月公告称,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1.3亿元。历时一年,2022年1月,宋都股份在累计回购金额799.98万元时突然宣布终止回购,实际回购金额仅占计划下限的6.15%。宋都股份可以花16亿砸到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领域,却在回购股份上吃紧,这个操作属实让人感到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