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安徽金田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田新材)正在冲击上交所主板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金田新材曾于2020年底向深交所申请创业板上市。但是在半年后的2021年6月,金田新材主动撤回了申请材料,中止了上市进程。
如今,金田新材开启了第二次上市之旅。招股书显示,此次报告期内,金田新材营收呈稳定增长,行业高景气度促使公司毛利率大幅提高,净利增幅显著。
虽然业绩表现颇为亮眼,但面对金田新材再战资本市场,证监会要求其说明此前撤回创业板首发申请的原因,是否存在被现场督导的情形,并说明相关问题的解释、整改情况。
而现实情况是,金田新材的上市之路,疑点重重。
多次股权转让疑点重重,方氏兄弟获利颇多
招股书显示,金田新材控股股东为方文彬、方文翔兄弟,二人合计直接持股比例为53.06%。如果再加上方氏家族其他两人的股权,方家四人合计控制金田新材股份比例为61.78%,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不过,回顾金田新材的历史,我们发现,方氏兄弟在金田新材股权的多次转让之中,获利巨大。
2016年7月18日,金田新材前身——桐城塑业决定增资,新增注册资本由方文彬、方文翔、金田集团、方兴创投等认缴。
资料显示,金田集团为方氏兄弟旗下子公司。而在此次增资中,金田集团认缴约1.85亿元,增资价格为1元/单位注册资本。
但是在同一天,金田集团、方氏兄弟以及桐城塑业,与桐城建投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金田集团将其持有桐城塑业6153.8477万元股权转让给桐城建投,转让价格为1.625元/单位注册资本,转让金额为1亿元。
而在数月之后的2016年10月13日,金田集团、方氏兄弟以及桐城塑业再次如法炮制,将金田集团持有的1.2307.6923万元股权,转让给同安基金,转让价格为1.625元/单位注册资本,转让金额为2亿元。
短短数月之间,方氏兄弟的金田集团,通过转让桐城塑业股权,获利超1亿元。
另外在2018年1月,更名后的金田新材,再次与同安基金签订《增资扩股合同》,约定同安基金以3元/股的价格认购3000万股。
但是不久之后的2018年4月,同安基金与方氏兄弟签订《股份转让协议》,将其所持有的金田新材1.23亿股分别转让给方文彬、方文翔,股份转让价格仅为1.77元/股。
由此,方氏兄弟每股净获利1.23元。
有鉴于此,证监会要求金田新材详细说明,同安基金增资后3个月即向方氏兄弟折价转让股权的原因背景,定价的依据及其合理性,是否存在侵占国有利益的情形。
负债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产量利用率不足仍募资扩产
招股书显示,金田新材主要从事BOPP等塑料薄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已进入艾利丹尼森、可口可乐、娃哈哈、旺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供应链体系。
而受行业高景气度的影响,近年来金田新材业绩表现颇为亮眼。
数据显示,2019-2021年,金田新材实现营收分别为38.48亿元、38.39亿元和47.7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603.99万元、3.16亿元和6.06亿元。
另外,同期金田新材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3.65%、61.08%和49.77%。
但是,虽然其资产负债率指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金田新材仍高于同行25-30%的负债水平。
此外,金田新材的短期偿债能力依然偏低。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金田新材的流动负债为12.32亿元,流动资产却仅有8.37亿元,明显存在相应的流动性风险。
资料显示,为解决公司规模发展的资金需求,金田新材及子公司将所拥有的主要房屋建筑物、土地使用权等用于抵押借款。截至2021年末,金田新材短期借款余额高达7.53亿元。
正是基于这一现实情况,金田新材亟待上市募资补充现金流。
招股书显示,金田新材此次上市拟募资15.66亿元,其中6.5亿元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此外,金田新材还分别拟投入募资6.49亿元、2.67亿元,用于年产70000吨功能性聚酯薄膜生产线建设项目、年产32000吨BOPE薄膜生产线建设项目。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金田新材报告期内BOPP薄膜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3.40%、63.83%、65.14%。
产利用率一直不高,金田新材还要募集巨资扩充生产线,或缺失一定合理性。而面对行业产业政策变化、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等情况,金田新材的新生产线项目,或将面临不能实现预期收益或未达到预定目标的风险。
研发费用占比较低,境外销售或面临较大国际贸易风险
另外,金田新材还面临严重的竞争压力。
上文提到,受行业高景气的影响以及下游行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BOPP薄膜的表观消费量持续上升。
而根据相关数据,我国BOPP薄膜表观消费量,已经由2015年的289.43万吨,增加至2021年的407.6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5.87%。预计2026年,国内BOPP表观消费量可能增至452.30万吨。
不过,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增长,BOPP薄膜行业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国内BOPP薄膜行业主要企业包括中国软包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福建福融新材料有限公司、广东德冠新材,以及金田新材。
而从整体行业来看,我国BOPP薄膜行业的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领先企业依然有明显的差距,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占比较多。
金田新材同样面临上述问题。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金田新材研发费用分别为1.29亿元、1.19亿元和1.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3.36%、3.12%和2.72%,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减少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金田新材的产品在境外销售的势头有所增强。其销售地区包括尼日利亚、乌兹别克斯坦、越南、墨西哥、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
根据数据,报告期内,金田新材来自境外销售的收入分别为5.77亿元、5.04亿元、5.99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15.71%、13.8%、13.2%。
但近年来,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等国已对中国出口至该国的聚丙烯薄膜进行反倾销调查并作出了反倾销终裁,其中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自2020年起对中国聚丙烯薄膜产品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
由于境外销售收入占比不低,因此金田新材或面临较大的国际贸易风险。